跳到主要內容

蘇峯楠/映照府城400年,南山公墓如何與現代城市並存?

在台南市區南邊,有一片台灣發展最悠久的城市墓地,近日台南市府正規劃將其陸續遷葬。對一般人而言,墓地可能是陰森荒涼、閒人勿近的地方,然而它跟我們的距離可能沒有想像中疏遠。南山公墓既是不少府城家族先人永眠之所,也為台南保存了相當豐富的歷史與先人記憶。
1860年代,法裔美國人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來到府城台南,有個景觀讓他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他在遊記裡如是說:
大南門外是極大的墳場,多半建在一系列土塚的坡面上,且延伸入鄉間一英里半多。從打狗與舊城而來的其中一條路,穿過由這些土塚形成的峽丘壑。黃昏時,走向那城市時,當你穿過那死陰的幽谷,進入那人間的歡樂且生氣蓬勃的城市前,那種感覺實在很難以描述。⋯⋯這是在歐洲或美洲的同類地方,鮮少會體驗到的。
他所描述的那片廣闊墓地,有一部分仍留存於今日的台南府城市區,稱為「南山公墓」。百年以前,這片墓地的範圍更廣大,俗稱「鬼仔山」(kuí-á-suann),也有轉寫為「桂子山」、「魁斗山」等詞,還有統稱「大南門郊外墓地」、「南郊」,日治時期的「桶盤淺及鹽埕墓地」、戰後的「台南市第一公墓」等稱呼。
府城的風水寶地,組構整個城市的空間論述
南郊墓地屬於台南台地南方櫻丘沙丘群的一部分地形,丘巒疊翠、視野廣闊,有竹溪河谷蜿蜒流經。即使是今日,依然能清楚體會李仙得所說的土塚、坡面與峽丘是什麼樣子。
傳統習俗中,興建墳墓得審慎擇址,並請堪輿師觀察與詮釋地理環境,以取得一塊能幫助後代運勢更興旺的風水寶地。像南郊這片丘陵起伏、居高得水的地形,在形家
舊時以相度地形吉兇,為人選擇宅基、墓地為業的人。

眼中即有藏風聚氣之勢,所以是離府城市街最近的風水寶地,也很早就受台南地區華人移民作為絕佳的墓葬之處。

在墓地內,至今發現年代最早的墳墓,是1642年的曾振暘墓,當時的台南地區仍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控制之下。雖然我們不太清楚曾振暘的生平事蹟,但他的墳墓說明了,南郊至少在17世紀中期就已成為墓葬之所。
經歷近400餘年發展,南郊墓地留下許多墳塚與地名,見證人們持續活動的歷程。有些地名就直接跟丘陵地勢有關,如「大崙」、「二崙」一直到「五崙」,以及「石燭崙」、「曾蔡二姬崙」等。有些地名聽起來則是很饒口,像「絲線吊銅鐘」、「將軍坐帳」、「烏鴉下田」、「金盤搖珠」、「仙人拋網」等,這些則是龍脈結穴的巒頭風水之名,是長久以來許多堪輿師解讀南郊地理環境的結果。
此外,「魁斗山」的地名是從「鬼仔山」、「桂子山」演變而來;但選用「魁斗」二字,更刻意要連結「魁星踢斗」的典故。魁星是主掌文運的神明,而城內的台南孔廟,就援引了南郊丘巒作為其風水格局上的「案山」,如《續修台灣縣志》記載:「魁斗山⋯⋯狀若三台星,為府學文廟拱案。」1777年知府蔣元樞〈重修台灣府學圖說〉也記載:「查南郊魁斗山,郡學之文筆峰也。」
所以,南郊墓地的風水寶地特性,並非僅存於墓地本身而已。它的土地利用型態與地理詮釋,大部分是城內人們所賦予的;甚至更被納入府城的形勢格局,共同組構了一座城市的整體空間論述。因此,南郊墓地的意義及價值,有很大一部分是展現在它於整個府城空間中的位置及角色。
比課本還精采的近代故事
Fill 1

擁有400年歷史的南山公墓。(攝影/曾原信)

除了空間,南郊墓地與府城市街的緊密連結,也繫在人們身上。長久以來,不同時間的各方人們在府城來來去去,並在南郊留下許多歷史昔人之墓。每座墳墓都隱含著其古往今來的蹤跡,因此一整片墓地,即是一整片屬於那些時代與人們的故事。
因此,若步入其中,可能會在曾蔡二姬之墓前,知曉一段隨著鄭家軍隊跨海而來的兩位異鄉尊貴女性,最後如何安眠於台南斯土的故事。而在林朝英之墓,也能窺見18世紀晚期一位家大業大的府城紳商,以及他勁飄的竹葉體書法。經過巴克禮(Thomas Barclay)之墓,可能遙想到這位蘇格蘭人如何在台灣艱困傳教,以及如何與府城人一同面對19世紀風起雲湧的東亞局勢變化。而在喪生戰火中的「陳承殉難紀念碑」、或白色恐怖受難者施水環之墓,也可能為這些不得已殞落於時代裂縫中的青春生命,投以唏噓感傷。
南山公墓內的墳墓建築造型與裝飾也充滿時代特色,彷若墓塚博物館。境內的墳墓建築,以具有墓龜、墓肩、伸手、明堂等格局的傳統漢式墳墓佔最多數量。
20世紀起,三疊石基座加上長條形「棹石」墓碑的日式墳墓開始出現,並與漢式墳墓有所調整與融合,繼而出現許多獨有的新形式。而20世紀大量進入台灣的西方古典式樣花草紋飾,在台灣本地匠師的轉化應用下,成為了本土洋風的「番仔花」,除了大量出現在1920年代以後的街屋房舍,也跟著表現在墳墓的壁面上,直至今日,南山公墓的墳墓上,依然常見繁麗花俏的紋樣。
如何與現代城市並存與互動?
即使墓地與城市如此緊密依存,兩者的界線卻非一成不變。早在17世紀中期,鄭軍的諮議參軍陳永華就在「鬼仔埔」(kuí-á -poo)興建「先師聖廟」,也就是台南孔廟。「鬼仔埔」這個古地名,隱約透露了今日府前路一帶最早可能也是南郊墓地的一部分,之後才轉變為城內市街。
隨著都市發展與市民人口成長,南郊墓地範圍越來越大,府城市街也往南擴張。18世紀,府城的城牆就已蓋到離孔廟更南邊的位置;而1790年台灣府城進行重建工程時,就曾在城址挖掘出無主遺骸650具,台灣府知府楊廷理便委託城內士紳韓必昌收葬於法華寺新南壇。
到了日治時期,當局陸續徵收南郊墓地,規劃興建農圃、學校、寺院、運動場、機場、海軍宿舍等建物,成為府城新興的街廓。直到戰後,像是台南大學、中山國中、台南高商等位在城區南緣的老學校,都曾在校園整建時,掘出古代的墓葬或古物。1964年中山國中整修操場時,即挖掘出一千多具遺骨,經收整後,於東區建立「慶隆廟」加以安奉。
這當中較值得關注的,是1928年台南州廳以「御大典記念事業」名義爭取經費,徵收南郊墓地面積廣達19甲的土地,規劃興建綜合運動場。這必須遷移當地數千座墳墓,直接衝擊市民利益,使市民在各姓宗親會的串聯,以及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與各勞動團體的帶領下,紛紛向當局表達反對,甚至參與運動的洪石柱、侯北海、莊孟侯等人更遭逮捕,是近代台南著名的社會運動案例。在市民反彈下,當時的遷墓案暫告中止;但1931年又再度重啟,而於1932年野球場(今台南市立棒球場)先完工、1933年再完成陸上競技場(今台南市立體育場)。
在之前的重劃開發中,南郊墓地失去了近一半的面積。剩下的部分,現今以「南山公墓」稱之,直到1990年代才陸續公告禁葬;同時,議會也開始出現「促請遷葬以帶動地方繁榮」的意見。
Fill 1

隨著人口及都市發展,歷史文化與經濟開發的拉扯愈趨明顯。(攝影/曾原信)

近年來,市政府陸續進行零星遷葬作業,理由不乏「土地活化」、「促進都市發展」、「增進公共利益及安全」等;甚至在2018年更有台南市市長參選人提出政見,主張將公墓103公頃土地開發為綜合商業區,並引進西班牙Crazy Friday及泰國午後夜市等活動,招攬觀光人群。
這些觀點,都將南山公墓詮釋為都市發展絆腳石的負面形象,因此,為了「讓地方繁榮」,南山公墓就必須得離開。但另一方面,部分在地居民、市民團體及學者也開始關注南山公墓的歷史及文化價值,例如2003年,市政府便指定「施瓊芳墓」為古蹟,是南山公墓境內第四座古蹟;而2009年水交社重劃區施工時,在地下挖出龐大的古代墓葬群,當時也有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的考古團隊緊急進駐搶救。但整體而言,與20世紀以前漸次消失的情況不同,在21世紀,一整座南山公墓所面臨的,是該如何與現代城市並存或互動的問題。
因歷史文化而偉大的城巿應有的思考
事實上,就其他古都來看,歷史墓地與現代城市街廓不盡然只有排擠關係,也有彼此依存。
山繆.亞當斯(Samuel Adams)等美國史重要人物,至今仍安眠於波士頓市區內的國王禮拜堂與穀倉墓園。羅馬市區中的新教徒墓園,有知名浪漫派詩人濟慈(John Keats)永眠於斯,每年吸引大批訪客到場追憶。又或如東京市區的青山靈園,透過大久保利通等歷史名人墳墓的追訪,也能串起一部日本近代史。
當然,也有岌岌可危的歷史墓地,例如同屬華人墓地的新加坡武吉布朗(Bukit Brown,又稱咖啡山)公墓,將在政府的重劃之下弭平;但這也促使當地社群團體及學者請願保存,並使國民開始思考新加坡「一個年輕國家的歷史記憶」。
由此可知,南山公墓與府城人們的距離,並非疏離遙遠。事實上,那是不少城內人們家族先祖的永眠之所,受世代人們追思、甚至起身抗爭守護;而城內的發展歷程,也反映在墓區內許多遺跡細節。它有如一片鏡子,映照著府城近400年來的興衰起落,因此我們在南山公墓裡看到的,可能不只墓區本身的歷史痕跡,甚至可以回望城內,看見台南府城的起源。
百年前李仙得在遊記裡告訴我們,南郊墓地曾帶給他在歐洲或美洲所感受不到的深刻在地印象。時至今日,南郊墓雖然已經減少一半以上,但僅存的「南山公墓」依然為府城留下了久遠的土地足跡與記憶。
如果台南是一座因歷史文化而偉大的城市,且我們對於腳下的土地仍保有深刻情感的話,那麼,要如何看待這片台灣目前僅存最大、最古老的華人城市公共墓地:是要遷移驅逐?或是與現代城市共榮共存?這也許是這座古都的市民們,在未來需要持續關注與深刻思索的課題。

好報新聞來源: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賴鐸洋/明日記憶1

在個人認知中,一件攝影作品往往能反映出作者內心深層人格特質,如同一面鏡子,不過,並非單純透過觀察一個人的外貌、短暫的交流與外在樹立的形象那般易於察覺。 它必須藉由長期交談或觀察與相處所累積而來的分析才能加以判斷,藉由口述者與介紹者的角度,運用詞彙的力量加以描述,才能使觀賞者在短暫有限的時間下體會作品中所散發的真實含意。 有些作者拍攝作品依賴的是自身的潛意識直觀本能,或對於自身沉溺的喜好即興取材;有的作者採用目地探討性的長期追蹤、融入環境來觀察已發生的現象與現況,往往需花費長時間的累積來建構作品;更有些無需理由也並不需謹慎的思考,凡事皆以放鬆心情與隨遇而安的態度,於生活中產生的奇趣現象加以捕捉。 另外一部分,則是為了創造與突破既定的攝影認知、開創新的視野帶領讀者透過未曾思考過的角度去面對嶄新的理念傳達。 我接觸攝影時,已是10年前的往事,當時相關的攝影作品除了藉由國外留學資源去探索國內未知的一環,不然便是想盡辦法透過管道購買書籍,研究外國世界影像發展與脈絡。只是台灣的出版業並不在乎發展與提升,一切皆以銷售數字為基本考量,能夠閱讀的來源因此相當受限與狹隘。 從未擁有豐沛資源的我,只能藉著自我摸索與強烈的企圖心,克服言語不通的障礙,想盡辦法接觸未知的領域,也藉由實務取材拍攝,不斷累積經驗與揣摩找尋屬於內心鍾情嚮往的攝影定位。 我開始探索內心,也不斷試問自己,如何取材?以及自己到底是誰? 然而「記憶」對我而言有種無法割捨的牽絆,透過拍攝的過程影響,也牽動日後所產生的軌跡。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好報新聞來源: 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圖文故事】在民主女神的注視下,從歷史縱深反思六四30週年

香港銅鑼灣書店負責人林榮基在6月4日晚上,到自由廣場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晚會呼籲,要大家在思考六四運動時,不要只反思運動本身,而是要去思考,為什麼中國可以專制千年?30年來都沒有反思出新東西,因此六四運動不能只是單純以單一事件看待,而是應該往前推,必須關注中國幾千年來的專制問題。 林榮基認為,幾千年的專制政權和文化息息相關,「我們文化是不是出了問題?我希望香港和台灣、中國的朋友可以從這個角度思考,我認為這才是對六四的真正反思。」 主辦單位華人民主書院表示,六四死難者數以千計,30年來沒有官員負責,連家屬弔祭都不允許。六四後,中國「有經改、無政改」,造成貪官橫行,人權掃地,「我們不僅要追究屠殺罪責,更要抗議進行中的人權壓迫。」 「中國能否由獨裁走向民主,將決定台灣乃至人類文明的命運。台灣人李明哲為聲援中國民運,雖失去自由仍持續在獄中抗爭。我們不能自掃門前雪,必須主動聲援中國、港澳民眾反抗專制的努力。」 「近年來,中國一面加強武力威迫,一面多方滲透利誘,向我們推銷『只有一國、沒有兩制』的『九二共識』。為了自己和下一代的未來,我們必須堅守 國家 主權,貫徹轉型正義,強化民主防衛。」 Fill 1 Fill 1 自由廣場上巨大的坦克裝置藝術。 Fill 1 自由廣場六四晚會現場。 Fill 1 一名老人在自由廣場拍下紀念天安門事件的海報。 Fill 1 一名參與者舉著寫著「毋忘六四」的血衣。 Fill 1 Fill 1 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 Fill 1 前解放軍軍官李曉明(右一)。 Fill 1 自由廣場上參加晚會的民眾。 好報新聞來源: 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長榮空服員vs.華航機師罷工 6個問題看懂關鍵差異

Q1 長榮空服員罷工8大訴求中,長榮公司強硬表示「禁搭便車」和「勞工董事」絕不退讓,甚至第一時間就以「勞工董事」罷工訴求對工會提告。但相對的,華航卻有勞工董事,勞工董事為何是長榮的紅線? 華航設立勞工董事,源於其官股近半、比照《國營事業管理法》35條規定,至少五分之一的席次由主管機關聘請工會推派代表擔任董事,勞工董事的權利義務和其他董事相當。不過,過去國營企業工會多由資方輔導成立、普遍關係「融洽」,替勞工權益把關並發揮關鍵的影響力較受質疑。 關於長榮這類民營公司,過去《證券交易法》修法時也曾提出增設勞工董事相關規定,但修法未果。目前,民營公司僅有「獨立董事」 即不在企業任職,與經營管理者無重要業務或專業聯繫,可對企業事務做出獨立判斷的董事。 ,沒有勞工董事的法源依據。 長榮董事會僅有6席一般董事、3席獨立董事,若釋出或增設一席董事給工會,即可能對董事會決策有影響力,這是長榮資方不惜提告反制工會、堅決不開放勞工董事席次的主因。 Q2 雖然目前台灣沒有法律要求民營上巿公司需設勞工董事,但只要該公司董事會同意,也可以設立勞工董事。 以德國為例,在二戰後,大企業開始設立勞工董事,最早也是勞資雙方協商出來後,才慢慢藉由立法去完善勞工董事的制度,像是BMW等大公司都有勞工董事。1998年,德國勞工董事制度確立50周年時,有很多研究指出,大部分資方團體都認為勞工董事參與管理是好事,對於增強員工向心力是有幫助的。 不過,德國企業的董事依職權區分「管理董事」、「監督董事」等,在職權分工上規範得相當明確和精細。台灣未來若要讓民營企業的勞工董事明文入法,權利義務也應討論。 Q3 華航機師罷工時,交通部一開始站在第一線斡旋,勞資5度協商達成共識後,才由勞動部次長劉士豪出面宣布結果。長榮空服員從罷工投票開始時,行政院即指示成立專案小組,交通部處理疏運、勞資爭議則由勞動部處理,為何有這樣的差異? 主要在於華航仍是官股近半的「半國營企業」,交通部能以「大股東」身份插手;但長榮是百分之百民營公司,過往飛安紀錄算是國內航空業的優等生,交通部民航局現有的政策工具,例如航權分配,都是看飛安與服務,沒有一項評分是與勞資爭議有關,交通部沒有政策工具可以逼資方上談判桌,因此長榮空服員罷工,從一開始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