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陸穎魚/生活無可避免是政治詩

香港「民間人權連線」(民陣)於6月9日發起「反送中大遊行」,要求特區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遊行自當日下午2時半在銅鑼灣維園草坪出發,及後白衣人潮不斷湧現,最後民陣公布參加遊行人士多達103萬人,香港警方公布數字則為24萬人。
如果生活是詩,那麼詩勢必包含政治。回看過去,西方世界有波蘭詩人辛波絲卡( Wislawa Szymborska)寫過〈火車站〉、〈發現〉、〈越車〉、〈恐怖份子,他在看〉等政治詩;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更是一位政治運動家,做過外交官,也曾在1945年加入智利共產黨擔任議員,而他的人生只有兩個重要主題,就是政治和愛情。就算在當下,聞名世界詩壇的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Adunis) 、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曾經流亡海外20多年的中國詩人北島,這些活著的詩人無不用詩句來表達政治立場。
反送中遊行,是首行動政治詩
詩,並不只是印刷品,並不只是文學讀物。詩可以做的事情,更不止是拯救孤獨的靈魂,詩是可以改變世界的。
身為香港人,即使我已經移民台北,但我常常跟一些渴望移民的朋友說:「如果你深愛香港,這個事實就是無論你住到天涯海角,你都會被香港的人事物都牽動情緒。」我是如此深信的,你在香港沒有解決的憂鬱,那種憂鬱便是如影隨形的東西。當你為一個深愛的人去寫詩,那過程其實不是放下,而是重新拾起。拾起的表面是記得,內裡是不想忘記。詩隱約地告訴你,那人於你心裡無比珍貴,即是那人是你痛苦的深淵;同樣地,當你對一個地方有了感情,那個地方也可以成為你的醉生夢死。
記得我最初開始寫詩,是因為心中有話想說,慢慢發現那些話,是不得不說、是必須要說、是痛苦也要說、是接近死亡也要說。這次香港人勇敢挺身而起參加遊行,其實就是在寫一首必須說出口的行動政治詩,當中充滿了愛與激情,充滿了憂鬱氣味與實體影像,這些真實情感都增強了詩的力量,而且這首詩作將會被寫入歷史,被後世持續地讀下去。原來詩除了閱讀,也可以聆聽,也可以行動,因為詩最大的迷人之處就是無所不在,其介入形式無所不包。
面對政治,我不得不說,香港詩人以詩介入政治的作品並不稀少。詩人熒惑在雨傘運動期間便寫下一系列作品紀錄實況,及後出版《香港夜雪》;中生代詩人代表則有鍾國強和廖偉棠分別推出《開在馬路上的雨傘》及《傘托邦》;另外聲韻詩刊更加策劃及出版雨傘運動詩集合集《黃詩帶》,收錄多位詩人的作品,雖然印刷量不多,但這種默默耕耘更是令人可敬。當然,據我所知,還有不少香港詩人默默地為政治寫詩,這些詩可能只是在網上發表,沒有輯印成書,但詩的力量神祕而龐大,自會找到地方生長、延伸、開拓。
Fill 1

詩人鍾國強的詩集《開在馬路上的雨傘》。(攝影/陸穎魚)

致我們深愛的香港
重新回憶2014年的雨傘運動,香港人展現出無比強大的勇氣和堅毅,即使結局不如人意,不過香港人始終未有忘記那句「We will be back」,而6月9日的反送中大遊行便可以見到香港人重新回來了。為了準備6月12日的全港罷工罷課,不少香港人早就在6月11日入夜後集會,而香港警察亦開始在金鐘、灣仔等地鐵站盤查市民,面對警方的嚴陣以待,香港人依然保持和平表達意見,更有集會人士不停以現場唱聖詩來化解清場,這都是詩意啊,又令我想起廖偉棠的詩〈香港夜曲〉,讀起來傷感又迷人,致我們深愛的小香港,我們願意為你守護更多的晚安。
晚安,香港,小香港
隨便那機場是新是舊
隨便它人來人往
夜色如饕餮獸,會否
在你唇邊呼吸前止步
晚安,香港,小香港

睡吧,香港,小香港
萬戶燈火不過蚤滿裘
撒在輪迴路上
我們自己就是星光酒
青馬如露水帶走了橋
睡吧,香港,小香港

夢嗎?香港,小香港
把夢打包送進一二三
四五六七八號
貨櫃碼頭。工人罷工
大海拒絕這場伶仃夢
夢嗎?香港,小香港

漂走,香港,小香港
在維多利亞港的腰際
遭逢那如盲人
摸象般夜行的老渡輪
告別哀悼乳房的皇后
漂走,香港,小香港

再會,香港,小香港
在半山他們早已掘好
你鑲鑽綴金的
小墳墓。你從此安眠
還是要醒來一起戰鬥?
晚安,香港,小香港

2014.6.29
——廖偉棠〈香港夜曲〉

Fill 1

詩人廖偉棠的詩集《傘托邦》。(攝影/陸穎魚)

是時候要醒來繼續奮戰了,在這小小的香港地,我們已經沒有任何理由繼續做裝睡的人。即使在這場正義的抗爭裡,已經有無辜的人受傷,他們被警棍、催淚彈、橡膠子彈、布袋彈這些武器傷害了真誠的軀體,但是我們還是會繼續相信這個世界會變好的!因為我們相信生命裡的大小動盪都有其意義,如同我們相信每一首詩都是充滿著美麗與痛苦,如同中國詩人海子的詩〈明天醒來我會在哪一隻鞋子裡〉:
「我想我已經夠小心翼翼的/我的腳趾正好十個/我的手指正好十個/我生下來時哭幾聲/我死去時別人又哭/我不聲不響的/帶來自己這個包袱/儘管我不喜愛自己/但我還是悄悄打開」。
是的,生活與生命的包袱都已經悄悄被打開了,那我們可以這樣想像,打開就是自由,自由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吧。

好報新聞來源: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賴鐸洋/明日記憶1

在個人認知中,一件攝影作品往往能反映出作者內心深層人格特質,如同一面鏡子,不過,並非單純透過觀察一個人的外貌、短暫的交流與外在樹立的形象那般易於察覺。 它必須藉由長期交談或觀察與相處所累積而來的分析才能加以判斷,藉由口述者與介紹者的角度,運用詞彙的力量加以描述,才能使觀賞者在短暫有限的時間下體會作品中所散發的真實含意。 有些作者拍攝作品依賴的是自身的潛意識直觀本能,或對於自身沉溺的喜好即興取材;有的作者採用目地探討性的長期追蹤、融入環境來觀察已發生的現象與現況,往往需花費長時間的累積來建構作品;更有些無需理由也並不需謹慎的思考,凡事皆以放鬆心情與隨遇而安的態度,於生活中產生的奇趣現象加以捕捉。 另外一部分,則是為了創造與突破既定的攝影認知、開創新的視野帶領讀者透過未曾思考過的角度去面對嶄新的理念傳達。 我接觸攝影時,已是10年前的往事,當時相關的攝影作品除了藉由國外留學資源去探索國內未知的一環,不然便是想盡辦法透過管道購買書籍,研究外國世界影像發展與脈絡。只是台灣的出版業並不在乎發展與提升,一切皆以銷售數字為基本考量,能夠閱讀的來源因此相當受限與狹隘。 從未擁有豐沛資源的我,只能藉著自我摸索與強烈的企圖心,克服言語不通的障礙,想盡辦法接觸未知的領域,也藉由實務取材拍攝,不斷累積經驗與揣摩找尋屬於內心鍾情嚮往的攝影定位。 我開始探索內心,也不斷試問自己,如何取材?以及自己到底是誰? 然而「記憶」對我而言有種無法割捨的牽絆,透過拍攝的過程影響,也牽動日後所產生的軌跡。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好報新聞來源: 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圖文故事】在民主女神的注視下,從歷史縱深反思六四30週年

香港銅鑼灣書店負責人林榮基在6月4日晚上,到自由廣場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晚會呼籲,要大家在思考六四運動時,不要只反思運動本身,而是要去思考,為什麼中國可以專制千年?30年來都沒有反思出新東西,因此六四運動不能只是單純以單一事件看待,而是應該往前推,必須關注中國幾千年來的專制問題。 林榮基認為,幾千年的專制政權和文化息息相關,「我們文化是不是出了問題?我希望香港和台灣、中國的朋友可以從這個角度思考,我認為這才是對六四的真正反思。」 主辦單位華人民主書院表示,六四死難者數以千計,30年來沒有官員負責,連家屬弔祭都不允許。六四後,中國「有經改、無政改」,造成貪官橫行,人權掃地,「我們不僅要追究屠殺罪責,更要抗議進行中的人權壓迫。」 「中國能否由獨裁走向民主,將決定台灣乃至人類文明的命運。台灣人李明哲為聲援中國民運,雖失去自由仍持續在獄中抗爭。我們不能自掃門前雪,必須主動聲援中國、港澳民眾反抗專制的努力。」 「近年來,中國一面加強武力威迫,一面多方滲透利誘,向我們推銷『只有一國、沒有兩制』的『九二共識』。為了自己和下一代的未來,我們必須堅守 國家 主權,貫徹轉型正義,強化民主防衛。」 Fill 1 Fill 1 自由廣場上巨大的坦克裝置藝術。 Fill 1 自由廣場六四晚會現場。 Fill 1 一名老人在自由廣場拍下紀念天安門事件的海報。 Fill 1 一名參與者舉著寫著「毋忘六四」的血衣。 Fill 1 Fill 1 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 Fill 1 前解放軍軍官李曉明(右一)。 Fill 1 自由廣場上參加晚會的民眾。 好報新聞來源: 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長榮空服員vs.華航機師罷工 6個問題看懂關鍵差異

Q1 長榮空服員罷工8大訴求中,長榮公司強硬表示「禁搭便車」和「勞工董事」絕不退讓,甚至第一時間就以「勞工董事」罷工訴求對工會提告。但相對的,華航卻有勞工董事,勞工董事為何是長榮的紅線? 華航設立勞工董事,源於其官股近半、比照《國營事業管理法》35條規定,至少五分之一的席次由主管機關聘請工會推派代表擔任董事,勞工董事的權利義務和其他董事相當。不過,過去國營企業工會多由資方輔導成立、普遍關係「融洽」,替勞工權益把關並發揮關鍵的影響力較受質疑。 關於長榮這類民營公司,過去《證券交易法》修法時也曾提出增設勞工董事相關規定,但修法未果。目前,民營公司僅有「獨立董事」 即不在企業任職,與經營管理者無重要業務或專業聯繫,可對企業事務做出獨立判斷的董事。 ,沒有勞工董事的法源依據。 長榮董事會僅有6席一般董事、3席獨立董事,若釋出或增設一席董事給工會,即可能對董事會決策有影響力,這是長榮資方不惜提告反制工會、堅決不開放勞工董事席次的主因。 Q2 雖然目前台灣沒有法律要求民營上巿公司需設勞工董事,但只要該公司董事會同意,也可以設立勞工董事。 以德國為例,在二戰後,大企業開始設立勞工董事,最早也是勞資雙方協商出來後,才慢慢藉由立法去完善勞工董事的制度,像是BMW等大公司都有勞工董事。1998年,德國勞工董事制度確立50周年時,有很多研究指出,大部分資方團體都認為勞工董事參與管理是好事,對於增強員工向心力是有幫助的。 不過,德國企業的董事依職權區分「管理董事」、「監督董事」等,在職權分工上規範得相當明確和精細。台灣未來若要讓民營企業的勞工董事明文入法,權利義務也應討論。 Q3 華航機師罷工時,交通部一開始站在第一線斡旋,勞資5度協商達成共識後,才由勞動部次長劉士豪出面宣布結果。長榮空服員從罷工投票開始時,行政院即指示成立專案小組,交通部處理疏運、勞資爭議則由勞動部處理,為何有這樣的差異? 主要在於華航仍是官股近半的「半國營企業」,交通部能以「大股東」身份插手;但長榮是百分之百民營公司,過往飛安紀錄算是國內航空業的優等生,交通部民航局現有的政策工具,例如航權分配,都是看飛安與服務,沒有一項評分是與勞資爭議有關,交通部沒有政策工具可以逼資方上談判桌,因此長榮空服員罷工,從一開始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