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陸穎魚/生活無可避免是政治詩

香港「民間人權連線」(民陣)於6月9日發起「反送中大遊行」,要求特區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遊行自當日下午2時半在銅鑼灣維園草坪出發,及後白衣人潮不斷湧現,最後民陣公布參加遊行人士多達103萬人,香港警方公布數字則為24萬人。
如果生活是詩,那麼詩勢必包含政治。回看過去,西方世界有波蘭詩人辛波絲卡( Wislawa Szymborska)寫過〈火車站〉、〈發現〉、〈越車〉、〈恐怖份子,他在看〉等政治詩;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更是一位政治運動家,做過外交官,也曾在1945年加入智利共產黨擔任議員,而他的人生只有兩個重要主題,就是政治和愛情。就算在當下,聞名世界詩壇的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Adunis) 、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曾經流亡海外20多年的中國詩人北島,這些活著的詩人無不用詩句來表達政治立場。
反送中遊行,是首行動政治詩
詩,並不只是印刷品,並不只是文學讀物。詩可以做的事情,更不止是拯救孤獨的靈魂,詩是可以改變世界的。
身為香港人,即使我已經移民台北,但我常常跟一些渴望移民的朋友說:「如果你深愛香港,這個事實就是無論你住到天涯海角,你都會被香港的人事物都牽動情緒。」我是如此深信的,你在香港沒有解決的憂鬱,那種憂鬱便是如影隨形的東西。當你為一個深愛的人去寫詩,那過程其實不是放下,而是重新拾起。拾起的表面是記得,內裡是不想忘記。詩隱約地告訴你,那人於你心裡無比珍貴,即是那人是你痛苦的深淵;同樣地,當你對一個地方有了感情,那個地方也可以成為你的醉生夢死。
記得我最初開始寫詩,是因為心中有話想說,慢慢發現那些話,是不得不說、是必須要說、是痛苦也要說、是接近死亡也要說。這次香港人勇敢挺身而起參加遊行,其實就是在寫一首必須說出口的行動政治詩,當中充滿了愛與激情,充滿了憂鬱氣味與實體影像,這些真實情感都增強了詩的力量,而且這首詩作將會被寫入歷史,被後世持續地讀下去。原來詩除了閱讀,也可以聆聽,也可以行動,因為詩最大的迷人之處就是無所不在,其介入形式無所不包。
面對政治,我不得不說,香港詩人以詩介入政治的作品並不稀少。詩人熒惑在雨傘運動期間便寫下一系列作品紀錄實況,及後出版《香港夜雪》;中生代詩人代表則有鍾國強和廖偉棠分別推出《開在馬路上的雨傘》及《傘托邦》;另外聲韻詩刊更加策劃及出版雨傘運動詩集合集《黃詩帶》,收錄多位詩人的作品,雖然印刷量不多,但這種默默耕耘更是令人可敬。當然,據我所知,還有不少香港詩人默默地為政治寫詩,這些詩可能只是在網上發表,沒有輯印成書,但詩的力量神祕而龐大,自會找到地方生長、延伸、開拓。
Fill 1

詩人鍾國強的詩集《開在馬路上的雨傘》。(攝影/陸穎魚)

致我們深愛的香港
重新回憶2014年的雨傘運動,香港人展現出無比強大的勇氣和堅毅,即使結局不如人意,不過香港人始終未有忘記那句「We will be back」,而6月9日的反送中大遊行便可以見到香港人重新回來了。為了準備6月12日的全港罷工罷課,不少香港人早就在6月11日入夜後集會,而香港警察亦開始在金鐘、灣仔等地鐵站盤查市民,面對警方的嚴陣以待,香港人依然保持和平表達意見,更有集會人士不停以現場唱聖詩來化解清場,這都是詩意啊,又令我想起廖偉棠的詩〈香港夜曲〉,讀起來傷感又迷人,致我們深愛的小香港,我們願意為你守護更多的晚安。
晚安,香港,小香港
隨便那機場是新是舊
隨便它人來人往
夜色如饕餮獸,會否
在你唇邊呼吸前止步
晚安,香港,小香港

睡吧,香港,小香港
萬戶燈火不過蚤滿裘
撒在輪迴路上
我們自己就是星光酒
青馬如露水帶走了橋
睡吧,香港,小香港

夢嗎?香港,小香港
把夢打包送進一二三
四五六七八號
貨櫃碼頭。工人罷工
大海拒絕這場伶仃夢
夢嗎?香港,小香港

漂走,香港,小香港
在維多利亞港的腰際
遭逢那如盲人
摸象般夜行的老渡輪
告別哀悼乳房的皇后
漂走,香港,小香港

再會,香港,小香港
在半山他們早已掘好
你鑲鑽綴金的
小墳墓。你從此安眠
還是要醒來一起戰鬥?
晚安,香港,小香港

2014.6.29
——廖偉棠〈香港夜曲〉

Fill 1

詩人廖偉棠的詩集《傘托邦》。(攝影/陸穎魚)

是時候要醒來繼續奮戰了,在這小小的香港地,我們已經沒有任何理由繼續做裝睡的人。即使在這場正義的抗爭裡,已經有無辜的人受傷,他們被警棍、催淚彈、橡膠子彈、布袋彈這些武器傷害了真誠的軀體,但是我們還是會繼續相信這個世界會變好的!因為我們相信生命裡的大小動盪都有其意義,如同我們相信每一首詩都是充滿著美麗與痛苦,如同中國詩人海子的詩〈明天醒來我會在哪一隻鞋子裡〉:
「我想我已經夠小心翼翼的/我的腳趾正好十個/我的手指正好十個/我生下來時哭幾聲/我死去時別人又哭/我不聲不響的/帶來自己這個包袱/儘管我不喜愛自己/但我還是悄悄打開」。
是的,生活與生命的包袱都已經悄悄被打開了,那我們可以這樣想像,打開就是自由,自由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吧。

好報新聞來源: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陳朗熹/「200萬+1」的8張容顏

6月9日百萬人反送中遊行、6月12日佔領金鐘集會過後,香港政府將抗議集會定性為暴亂,特首林鄭月娥6月15日召開記者會,態度言論引起社會極大不滿,導致隔日的遊行人數再創200萬人歷史新高。遊行後眾人在政府總部和立法會大樓外聚集,7點左右,幾條要道站滿人群,連儂牆、天橋、添馬公園都是人海。人們高舉雙手鼓掌、互相打氣,高喊「撤回(條例)」、「(林鄭)下台」等口號。 6月16日的香港,是一個全新的香港。雨傘運動後社會的疲乏、沉鬱、壓抑,似乎消散人們不懈的吶喊聲中。香港的社會運動再次打開了一種全新的想像方式,沒有大台、依舊有同路人。街頭的默契、平和的佔領,香港人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政府,過去的兩年社會並不平靜,香港的未來要由人民自己掌控。 除了200萬人的畫面,6月16日的遊行細節亦十分打動人心。人們正用各自的方式,帶著新的想像、疲憊的真心、不滅的希望,參與個體與威權的抗爭。每一個人都是香港的英雄,每一個人的身影都值得被記住。 我們與走上街頭的香港人聊了聊。他們是誰?為什麼走出來?想對政府說什麼?歷史會記住這一天,黑衣與白花,匯聚成香港今夜最明亮的星海。 1. 張小姐/28歲 Fill 1 #我想說:不撤回,不撤退。 在網上認識的朋友們,大多數人之前都沒有見過面。我從家裡帶來了1、2千張白紙,都不是特地去拿的。原本打算摺完後派發,來了才決定現場教學。昨晚(6月15日)有人犧牲自己,我們想要連結大家。 2. 莫小姐、鍾先生、曹先生/30歲左右 Fill 1 #我想說:登記選民,改變命運。 我可以不走出來,在家打遊戲機。但如果不夠票,不走出來只會「挨打」,這不是一個長遠的方法。 剛剛在宣傳的時候,一位4、50歲的阿姨說以前自己不關心香港政局,最近看到很多事,要靠自己投票,終於意識到要改變建制派操控選舉,一定要做一些事。 有一群20歲左右的台灣年輕人專門過來支持我們,特地飛過來,好感動,知道我們香港人經歷的事,是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的。 我是這兩日開始自發做宣傳登記選民的事情,叫身邊朋友出來幫手。雨傘運動以及之後很多事都有關注,這幾天的事不能再坐視不理。星期三(6月12日)集會沒有出來,今天再不出來,沒有下一次了。 3. 王小姐/54歲 ...

長榮空服員vs.華航機師罷工 6個問題看懂關鍵差異

Q1 長榮空服員罷工8大訴求中,長榮公司強硬表示「禁搭便車」和「勞工董事」絕不退讓,甚至第一時間就以「勞工董事」罷工訴求對工會提告。但相對的,華航卻有勞工董事,勞工董事為何是長榮的紅線? 華航設立勞工董事,源於其官股近半、比照《國營事業管理法》35條規定,至少五分之一的席次由主管機關聘請工會推派代表擔任董事,勞工董事的權利義務和其他董事相當。不過,過去國營企業工會多由資方輔導成立、普遍關係「融洽」,替勞工權益把關並發揮關鍵的影響力較受質疑。 關於長榮這類民營公司,過去《證券交易法》修法時也曾提出增設勞工董事相關規定,但修法未果。目前,民營公司僅有「獨立董事」 即不在企業任職,與經營管理者無重要業務或專業聯繫,可對企業事務做出獨立判斷的董事。 ,沒有勞工董事的法源依據。 長榮董事會僅有6席一般董事、3席獨立董事,若釋出或增設一席董事給工會,即可能對董事會決策有影響力,這是長榮資方不惜提告反制工會、堅決不開放勞工董事席次的主因。 Q2 雖然目前台灣沒有法律要求民營上巿公司需設勞工董事,但只要該公司董事會同意,也可以設立勞工董事。 以德國為例,在二戰後,大企業開始設立勞工董事,最早也是勞資雙方協商出來後,才慢慢藉由立法去完善勞工董事的制度,像是BMW等大公司都有勞工董事。1998年,德國勞工董事制度確立50周年時,有很多研究指出,大部分資方團體都認為勞工董事參與管理是好事,對於增強員工向心力是有幫助的。 不過,德國企業的董事依職權區分「管理董事」、「監督董事」等,在職權分工上規範得相當明確和精細。台灣未來若要讓民營企業的勞工董事明文入法,權利義務也應討論。 Q3 華航機師罷工時,交通部一開始站在第一線斡旋,勞資5度協商達成共識後,才由勞動部次長劉士豪出面宣布結果。長榮空服員從罷工投票開始時,行政院即指示成立專案小組,交通部處理疏運、勞資爭議則由勞動部處理,為何有這樣的差異? 主要在於華航仍是官股近半的「半國營企業」,交通部能以「大股東」身份插手;但長榮是百分之百民營公司,過往飛安紀錄算是國內航空業的優等生,交通部民航局現有的政策工具,例如航權分配,都是看飛安與服務,沒有一項評分是與勞資爭議有關,交通部沒有政策工具可以逼資方上談判桌,因此長榮空服員罷工,從一開始就由...

【野島剛的食考學】難忘烏拉圭:在三分熟牛肉與食人空難之間

食考學.序言 旅行與美食,向來有著密布不分的關係。透過美食探索世界,不管是誰都辦得到,而且讓旅行被賦予了更深的意義。 2018年5月,我從日本出發,花了半年的時間,周遊世界30個 國家 。3年前,我辭掉了20多年的報社 工作 ,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自由」,在那之後腦中一直浮現周遊列國的計畫。剛好在屆滿50歲的知天命之年,紀念人生即將踏入新的階段。 在這半年間,我到訪不曾去過的地方,品嚐不曾吃過的食物,反覆地進行調查和思考的工作,並且寫成一篇篇的文章。「美味,指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在舌尖上感受到的味覺。」英國哲學者洛克(John Locke)如此說道。而我想要把這句話改為:「美味,指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在腦海裡思考的產物。」 旅途中,我習慣思考為什麼這道料理會在這裡出現?還有,在深入調查這間餐廳或這道料理的由來時,不知不覺地走進與歷史或是社會有關的知識汪洋,因此,對我而言,吃是一種腦力激盪,也是踏出學習的第一步。 我將這個系列命名為「食考學」。對我而言,這次書寫的行為是先蒐集材料後,加上思考的調味料後,透過煎煮炒炸的個人功夫,調理成文章讓讀者享用。以「一個國家一道料理」為原則,在品嚐每道料理的同時,也能夠對每個國家有深入的了解,作為滿漢全席的「食考學」,希望讀者能盡情地享受箇中滋味。 要前往南美洲烏拉圭的首都蒙特維多(Montevideo),最便捷的路徑是從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出發,經由海路入境。雖說是海路,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河道」。 布宜諾斯艾利斯與蒙特維多分別位於南美洲的河口灣──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的南岸與北岸,兩地相隔的河流寬度竟長達270公里。 一大清早,搭乘高速客輪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在船上昏昏沉沉地待了2個小時,就抵達蒙特維多港。途中目光所及,盡是滔滔河水,分不清是海路還是河道,感覺就像是在珠江三角洲的河口地區乘船,穿梭於香港、澳門、深圳之間。 離「通緝犯」只差2位數 由於每天都有數家海運公司的高速客輪頻繁來往,所以雙方分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特維多設置入境審查窗口,出發前即可以辦妥出入境手續,十分方便。但是,我從蒙特維多返抵阿根廷時,卻在入境檢查中遇到麻煩。審查官把我的護照交給上司,而那位上司板著一張臉嚴肅地問道:「你的護照是否曾經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