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吳介民/全球局勢轉變下,撿到槍的不是小英、是台灣人民

初步聽聞結果,我對蔡英文大幅度勝選確實有些意外,但結果如此,並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主要還是因為去年1124地方選舉後,民進黨遭逢全面挫敗,因此綠營一路以來不斷調整宣傳角度,做大量文宣、主攻同婚等進步立法議題,希望搶回年輕選票。
強硬回應習五點成關鍵
我認為,關鍵的轉捩點在於今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上,不僅稱「台獨是歷史逆流」,還強調不會放棄使用武力來統一。如此發言激怒不少民眾,蔡英文隨即發表聲明強調堅決反對「一國兩制」,這是所謂「台灣共識」,贏得諸多好評;此舉讓她逐漸走上「辣台派」的強硬路線,隨後在眾多捍衛主權、中美貿易戰等為主體的文宣發表上,也讓民眾一度直言「蔡英文撿到槍」,蔡的後續聲勢一路看好。
但撿到槍也要清楚怎麼使用,才知道怎麼用來反擊對手。具體而言,蔡英文會勝出,除了受惠於初選制度的改變外,很大一部分是反映了支持者對於蔡強硬主權路線的肯定。相較於賴清德的台獨主張,蔡英文的「台獨2.0」則是偏向進步的穩健改革,兩者相比,青年支持者更偏好蔡的主張。
中研院調查7年首度逆轉,重視國家安全勝過經濟利益
多年來中研院社會所「中國效應專題研究小組」所做的民調,也可看出選民對於國際趨勢的轉變。該小組所設計的訪查題目如下:「兩岸交流中,有人認為經濟利益重要,也有人認為國家安全重要,請問你認為何者重要?」
這樣的題目,6、7年來答案一直是經濟利益取得領先,但今年3月卻出現了關鍵性的逆轉。重視國家安全的比例,從原本的落後,一下來到58.3%對31.3%,以幾乎兩倍的比例大幅領先。這樣的數據,顯示出近年美中對抗、貿易戰、科技戰、5G競爭的全球氛圍,加上中國銳實力對台灣民主與主權的侵害,已將台灣選民的總體價值判斷導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這幾天香港「反送中運動」,則是在這樣的全球氛圍下,加深了台灣人民的價值判斷與選擇,也影響了此次民進黨初選,這是蔡英文勝出背後最重要的全球局勢轉變。
所以我認為,這次民進黨初選結果,部分反映出選民自身的覺醒。因此「撿到槍」的人,可能不是蔡英文,反而是台灣人民;畢竟在全球趨勢下,面臨被剝奪自由與現有生活模式的焦慮,大家的戰略對手同樣都是中共政權,沒有國家安全連飯都沒得吃,這確實難有模糊空間存在。
下一步?中國銳實力影響、搖擺力量不可小覷
但蔡英文勝出後,未來大選之路仍有諸多挑戰。現階段民進黨的黨內整合絕對是關鍵,畢竟在中國銳實力
sharp power,指一個國家透過操縱性外交政策,企圖影響及控制另一國家政治制度的行為。

的層層進逼下,台灣社會本就有的內部矛盾一一被挑起,最糟的結果就是讓選民心灰意冷不投票,而原本中立選民即便只有5%,在激烈的選戰下,也很可能起到關鍵作用,絕對不可小覷其影響。

此外,就民進黨民調結果顯示,無論是怎樣的對戰組合,台北市長柯文哲都幾乎保有21%以上的支持度。柯文哲未來可能扮演決定局勢走向的「關鍵少數」。以目前的民調數據來看,柯陣營已經難以握有「棄英保柯」的談判籌碼,相對的棄保效應則可能以另一種形式發生,那就是當藍營選情低迷時,淺藍選民可能會棄柯保國民黨,相對地,淺綠選民則可能棄柯保英。
但柯文哲的弱點在於機會性格很強,關鍵時刻不敢講話,立場過度親共;且在兩岸敏感時期,仍派員參加海峽論壇,對中國釋出善意。上述這些作為都很容易在辯論時成為攻擊重點,也因此在大選中容易成為棄保的選擇重點,這也將影響未來總統大選局勢。
國民黨方面,若最終由韓國瑜出線,藍綠之間打的就是民主防衛、民主自由之爭;若由郭台銘出線,則會掀起另一波的經濟論戰。但郭台銘的資產多在中國,鴻海所奉行的組裝代工模式可能也已跟不上台灣產業轉型的趨勢,對推動綠電等新經濟模式的民進黨來說,勝敗仍在未定之天。
整體而言,中國銳實力不斷挑起台灣社會對立衝突、柯文哲陣營的搖擺、國民黨挾著1124勝選的氣勢,皆會是民進黨未來的隱憂。目前蔡賴兩陣營的候選人跟核心幹部,首要任務是坐下來互相諒解,甚至重新建立互信;中、長程目標還是得擺在對台灣民主和經濟發展上的努力,切勿再犯過往心態驕傲的通病。
畢竟現階段民進黨的初選結果,是導因於選民對於世界局勢的認識,才選擇支持蔡英文,這是公民力量的集結。
簡單來說,蔡英文現在手上握著的槍,是選民決定給的,民進黨才沒那麼行。

好報新聞來源: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陳朗熹/「200萬+1」的8張容顏

6月9日百萬人反送中遊行、6月12日佔領金鐘集會過後,香港政府將抗議集會定性為暴亂,特首林鄭月娥6月15日召開記者會,態度言論引起社會極大不滿,導致隔日的遊行人數再創200萬人歷史新高。遊行後眾人在政府總部和立法會大樓外聚集,7點左右,幾條要道站滿人群,連儂牆、天橋、添馬公園都是人海。人們高舉雙手鼓掌、互相打氣,高喊「撤回(條例)」、「(林鄭)下台」等口號。 6月16日的香港,是一個全新的香港。雨傘運動後社會的疲乏、沉鬱、壓抑,似乎消散人們不懈的吶喊聲中。香港的社會運動再次打開了一種全新的想像方式,沒有大台、依舊有同路人。街頭的默契、平和的佔領,香港人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政府,過去的兩年社會並不平靜,香港的未來要由人民自己掌控。 除了200萬人的畫面,6月16日的遊行細節亦十分打動人心。人們正用各自的方式,帶著新的想像、疲憊的真心、不滅的希望,參與個體與威權的抗爭。每一個人都是香港的英雄,每一個人的身影都值得被記住。 我們與走上街頭的香港人聊了聊。他們是誰?為什麼走出來?想對政府說什麼?歷史會記住這一天,黑衣與白花,匯聚成香港今夜最明亮的星海。 1. 張小姐/28歲 Fill 1 #我想說:不撤回,不撤退。 在網上認識的朋友們,大多數人之前都沒有見過面。我從家裡帶來了1、2千張白紙,都不是特地去拿的。原本打算摺完後派發,來了才決定現場教學。昨晚(6月15日)有人犧牲自己,我們想要連結大家。 2. 莫小姐、鍾先生、曹先生/30歲左右 Fill 1 #我想說:登記選民,改變命運。 我可以不走出來,在家打遊戲機。但如果不夠票,不走出來只會「挨打」,這不是一個長遠的方法。 剛剛在宣傳的時候,一位4、50歲的阿姨說以前自己不關心香港政局,最近看到很多事,要靠自己投票,終於意識到要改變建制派操控選舉,一定要做一些事。 有一群20歲左右的台灣年輕人專門過來支持我們,特地飛過來,好感動,知道我們香港人經歷的事,是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的。 我是這兩日開始自發做宣傳登記選民的事情,叫身邊朋友出來幫手。雨傘運動以及之後很多事都有關注,這幾天的事不能再坐視不理。星期三(6月12日)集會沒有出來,今天再不出來,沒有下一次了。 3. 王小姐/54歲

滕西華/公器還是公審?「報導殺人」無法承受之重

「你們殺的人,沒有比我哥少!」 《我們與惡的距離》,李大芝 社會討論度極高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無差別殺人犯的妹妹,對著緊盯家屬不放的媒體喊出了這個問句,如同刺進大家心底,令人震憾。更值得思考的是,這當中的「你們」,指的其實不僅是「媒體」,更是「我們」和「我們的社會」。 這句台詞,在我腦中勾連起無數曾因「報導效應」,讓悲劇事件加乘上演的案例, 2008年發生在日本的「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是最典型、亦最慘痛的一件。 傳播外溢效應的殺傷力 當年,秋葉原殺人事件發生在人潮洶湧的正中午,造成7死10傷,震驚日本。新聞媒體與社會在事發後,對事件加害人及其家人,鋪天蓋地、形同獵巫的瘋狂追蹤報導,恐嚇電話不斷,甚至出現加害人母親是「虎媽」才會養出無差別殺人犯的推論與質疑,最終使得加害人母親承受不了壓力崩潰住院。之後父母離婚、父親與弟弟辭職隱居、不斷搬家、家人朋友一一離去。 悲劇的頂點發生在事件的6年後(2014年),加害人已經伏法,然而,他的弟弟從此再沒有自己的名字,只剩「殺人犯的弟弟」這個社會標記的身分,即使努力想要重新生活,仍然無法擺脫烙印與社會的異樣眼光。他最終選擇自殺,在28歲這年,讓自己成了秋葉原事件的第8名死者。加害人家人們承載不了媒體與社會的公審,成了另一個在這事件中,被毀掉的家庭之一。 「加害人的家人,是不能和一般人一樣擁有幸福!」是弟弟最後留下的遺言,受到媒體大量引用。他用生命來抗議社會用另一種方式,無形的「行使私刑正義」。 媒體作為社會公器,報導社會重大案件本身有錯嗎?以我擔任多年電視台新聞自律暨諮詢委員會委員的經驗,必須持平說,媒體本身也有許多掙扎與反省。如媒體已開始改善,在報導刑案時,提醒記者不應任意稱嫌疑人為「精神病人」;或使用網路來源影像時,要盡量查證。但這樣的反省或謹慎,經常都比不過一則誇大、或是聳動報導傳播效應所帶來的「加冕」。閱聽眾一邊罵媒體獵殺噬血,卻一邊收看,不斷增加點閱率和收視率;網路社群興起後,推波助瀾、無遠弗屆,傳播的外溢效應更不斷加乘、停不下來! 傳播的外溢效應如同社會公審的氛圍,無法承受的,不僅只有加害人的家庭,其後勁殺傷力,讓受害者更加的悲慟,甚至可能製造更多受害者與被摧毀的家庭。以秋葉原事件為例,案發後,日本出現大量「模仿事件」的犯罪預告,事件發生後的2

多休假、多保障──五一勞工大遊行

「啊~領無薪水啦;啊~頭路沒去啦~」 ,由全台灣各工會團體共同發起的「五一行動聯盟」,今年(2019)五一勞動節以「多休假、多保障」為主題,逾6,000勞工無畏風雨走上街頭,針對休假、非典型勞動、低薪、責任制等社會關注的勞動議題提出9大訴求 增訂國定假日 產假90天 推動「長期照顧安排假」入法 勞保年金維持現制,建立基礎年金,4人以下強制納保 勞動基準一體適用,廢除責任制 反對非典型僱用,派遣直接轉正職 反對罷工預告期,廢除集會遊行法 保障工會參與,設置勞工董事,利潤公平分配 反對《教師法》修惡 。 遊行隊伍在總統府前凱道集結,繞行勞動部、立法院後返回凱道,以改編歌曲、行動劇等表達勞工心聲,最後將用養樂多空瓶完成集體排字行動,並以水火箭向總統府發射訴求後結束。 Fill 1 (攝影/余志偉) Fill 1 (攝影/鄧毅駿) Fill 1 (攝影/鄧毅駿) Fill 1 (攝影/余志偉) Fill 1 (攝影/鄧毅駿) Fill 1 (攝影/鄧毅駿) Fill 1 (攝影/余志偉) Fill 1 (攝影/余志偉) Fill 1 (攝影/余志偉) Fill 1 勞團在凱道前演出「媽祖叫恁不通擱眠夢」的行動劇,諷刺目前各政黨可能有意參選的總統參選人,不顧勞工權益。(攝影/鄧毅駿) Fill 1 (攝影/鄧毅駿) Fill 1 (攝影/余志偉) 好報新聞來源: 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