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不會讓不實資訊消失
不看、不評論,就能置身不實資訊戰之外嗎?在網軍惡意操弄不實資訊的時代,敢於發言、立場極端的人可以輕易主導輿論。當極端的聲音愈滾愈大,將使沉默的大眾失去話語權,被極端者取代。
你願意被極端言論代言嗎?選擇沉默,並不能消滅極端言論,唯有我們也一起發聲,講出想法,才能讓不實資訊的影響力愈來愈小。
何謂不實資訊?它們的5種危害程度
社群網站學者華德(Claire Wardle)將不實資訊分類成7類,並加以定義。《報導者》將其簡化、整理後,依惡意程度高低分為以下5類:
(按惡意程度分為1~5分,5分最高)
揶揄模仿:不帶惡意的惡搞、或使用設計對白調侃公眾人物等。雖然同社群內的人或許能輕易分辨出惡搞資訊,但外部人士則很有可能受到誤導。
錯誤連結:使用和內容主旨不相符、過度誇張聳動的標題、影像、圖說來撰寫訊息。
錯誤情境:曾經真實發生的內容、圖片或影片,被置入在新的或不同的情境裡,使閱聽人誤以為它們是同一件事。
偽裝新聞:以匿名或非匿名方式,偽裝自己是某特定人物或公眾人物並進行發言;或者是將內容農場包裝成新聞媒體,散布未經查證的資訊。
造假內容:徹底捏造出毫無事實根據的內容。
錯誤連結:使用和內容主旨不相符、過度誇張聳動的標題、影像、圖說來撰寫訊息。
錯誤情境:曾經真實發生的內容、圖片或影片,被置入在新的或不同的情境裡,使閱聽人誤以為它們是同一件事。
偽裝新聞:以匿名或非匿名方式,偽裝自己是某特定人物或公眾人物並進行發言;或者是將內容農場包裝成新聞媒體,散布未經查證的資訊。
造假內容:徹底捏造出毫無事實根據的內容。
第一招
第二招
第三招
第四招
總結論
第一招
一分鐘清單,檢查資訊真偽
想對抗不實資訊,首先要先認出它們。看到聳動標題,不要急著轉貼,先根據下列清單檢查真實性:
確認連結是否偽造:許多散播不實資訊的網站,都會故意仿冒知名新聞來源的網址。點開網站時,先看看網址的結尾處,如果看到「.co」結尾的網站,很可能就是某個「.com」網站的仿冒版。
檢查來源是否為你熟悉的組織或平台:確定文章來源是具有公信力的網站或媒體,而非來路不明的內容農場。把網站名丟上Google搜尋、或者點開Facebook連結右下角的「關於」區塊,都是簡易的確認方式。
注意文章格式是否不尋常:如果發現網站充滿錯字、或奇怪的排版,就要小心,是否是公信力不足網站或不實資訊網站。
檢查圖片有沒有可能是假造:許多不實資訊網站會使用舊照片、或竄改過的照片扭曲真相,或盜用其他真實照片放在文章中誤導讀者。你可以將照片丟上Google以圖搜圖,確認原始出處;或是下載下來,確認圖片紀錄檔(EXIF)中的日期、情報,防止上當受騙。
注意文章日期是否正確:注意文章中的日期、年代、時間序是否符合邏輯,是否有事件年代遭到竄改。
確認作者背景是否不明:作者是誰?是否為相關領域具有公信力的學者,或能代表發言的人?也應檢查他的資料來源是否清楚,如果都是匿名、或是沒有註明,就要小心很可能是不實資訊。
查看有沒有其他相似的報導:如果沒有其他任何有公信力的媒體報導同一件事,請抱持懷疑態度進行查證,不然很可能是不實資訊。
檢查來源是否為你熟悉的組織或平台:確定文章來源是具有公信力的網站或媒體,而非來路不明的內容農場。把網站名丟上Google搜尋、或者點開Facebook連結右下角的「關於」區塊,都是簡易的確認方式。
注意文章格式是否不尋常:如果發現網站充滿錯字、或奇怪的排版,就要小心,是否是公信力不足網站或不實資訊網站。
檢查圖片有沒有可能是假造:許多不實資訊網站會使用舊照片、或竄改過的照片扭曲真相,或盜用其他真實照片放在文章中誤導讀者。你可以將照片丟上Google以圖搜圖,確認原始出處;或是下載下來,確認圖片紀錄檔(EXIF)中的日期、情報,防止上當受騙。
注意文章日期是否正確:注意文章中的日期、年代、時間序是否符合邏輯,是否有事件年代遭到竄改。
確認作者背景是否不明:作者是誰?是否為相關領域具有公信力的學者,或能代表發言的人?也應檢查他的資料來源是否清楚,如果都是匿名、或是沒有註明,就要小心很可能是不實資訊。
查看有沒有其他相似的報導:如果沒有其他任何有公信力的媒體報導同一件事,請抱持懷疑態度進行查證,不然很可能是不實資訊。
第二招
四大檢舉方式,讓不實資訊消失
辨認出不實資訊後,讓我們消滅它!沿著流程圖走,這四大檢舉方式,能讓不實資訊消失在網路上,避免他人受害。
NCC檢舉信箱:僅限電視、廣播播出內容,不包含網路新聞。
直接向該媒體投訴:由粉絲專頁、聯絡電話反應。
iWIN申訴平台:僅限對兒少產生危害的網路內容。
Facebook檢舉:僅限分享在Facebook上的內容。
直接向該媒體投訴:由粉絲專頁、聯絡電話反應。
iWIN申訴平台:僅限對兒少產生危害的網路內容。
Facebook檢舉:僅限分享在Facebook上的內容。
此外,你還能選擇:
向「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申訴。
查看網路新聞事實查核網站,如MyGoPen、CoFacts 真的假的、蘭姆酒吐司。
加入LINE帳號「真的假的」、「美玉姨」,轉傳訊息查證。
查看網路新聞事實查核網站,如MyGoPen、CoFacts 真的假的、蘭姆酒吐司。
加入LINE帳號「真的假的」、「美玉姨」,轉傳訊息查證。
如果你不只想保護自己,更可以主動加入事實查核社群當志工,保護更多人!
第三招
四步驟,多元化資訊管道
檢舉若無法將不實資訊消滅殆盡,怎麼辦?此時,我們更需要的是提升自己抵抗力:擴張閱聽管道,別讓不實資訊成為唯一的訊息來源!
1. 追蹤專門闢謠的Facebook粉專
如Mygopen、假新聞清潔劑Fakenews、TFC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2. 透過RSS、Flipboard訂閱,增加多元閱聽管道,綜合各社群風向
Facebook等社群網站透過演算法,讓你只看得到自己喜歡的內容、同溫層愈來愈厚。透過訂閱制,你奪回自己選擇內容的可能,此外,接觸同溫層外的文章,能讓自己不容易被蒙蔽。
3. 管理自己的Facebook,刪除內容農場粉絲頁
使用聳動標題、賺取點閱的內容農場,常常缺乏查證,是時候把這些追蹤的粉專刪除、或是列入黑名單了!你的不追蹤,就是抵制不實資訊的最佳利器。
4. 選擇可信賴的媒體,培養媒體素養
看電視時,選擇不同台輪流替換;看網路媒體時,參酌各家消息再做判斷,多元化自己的媒體選擇,能打開你的視野,讓你的媒體素養更上一層樓。
第四招
與小孩溝通,建立防護網
我們或許無法控制孩子在網路上瀏覽什麼樣的資訊,但可以藉由管理數位裝置使用、多和孩子討論,來避免他們受到不實資訊洗腦。用這份「家長檢視清單」看一看,自己和孩子的溝通及格嗎?
1. 是否過度使用數位裝置而忽略跟小孩的互動?
小孩會學習父母的使用習慣,想要小孩不要老盯著手機,首先要從家長做起。你自己當低頭族的時間有多長?每日花多少時間和孩子面對面講話?先檢視自己的數位裝置使用習慣,改變自己,才能要求孩子。
2. 是否熟悉小孩常接觸的網路內容?小孩是否過度使用數位裝置?
你理解你的孩子都在網路上看什麼嗎?你知道孩子花多長時間在網路上嗎?從詢問、關心開始,掌握孩子的資訊來源,有助於在第一時間了解不實資訊對孩子的影響。
3. 是否與小孩保持實體互動?維持固定頻率並開放的對話?
保持開放的態度、固定的頻率,才能維持健康的溝通關係,不只助於了解孩子,也能讓孩子得到安慰、認可及討論的對象。否則,孩子那種孤單與被拒絕的感受,可能成為線上世界極端化的起點,成為不實資訊下手的目標。
4. 與小孩溝通時是否以權威作為出發點?
放下權威的態度,先理解孩子想法,再發表自己意見,和孩子以平等討論的方式得出結論,才能讓孩子下一次也願意和你討論。
和長輩溝通,建立新共識
當長輩傳來一則不實資訊,並發表極端言論時,怎麼辦?諮商心理師陳劭旻在〈怎麼跟長輩聊政治?心理師教你四撇步〉中建議,可以用以下4個訣竅,來應對他們:
1. 不批評不說服:先問「請解釋這則訊息的意思是什麼?」
批評很可能只會讓長輩生氣、感到被否定,而不會讓他們改變想法。我們對話的目的是喚起他們自行思考,對於習慣接受資訊的人而言,請他們解釋,就是一個讓他們消化資訊的契機。
2. 詢問意見:「請問你怎麼看這件事?」
許多長輩面對質疑,會習慣用謾罵的方式回應,或避談自己的想法。這時候可以幫他們拉回主題:「我想知道的是你的看法。」
3. 聚焦:「那是什麼意思,可以麻煩解釋一下嗎?」
長輩在陳述事情時,若出現很空泛的言論,或是不停複製別人的說法,可以不斷深入提問,請他解釋意見背後的脈絡。透過這樣的對話,讓長輩開始思考自己怎麼得到某些想法。
4. 建立良好溝通連結:「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想法,我希望可以聽到更多。」
每次討論過後,我們都應該以鼓勵作結,讓長輩下次更願意和我們討論、進行下一次的思考,而不是因為表達而受到懲罰。
和朋友溝通,用討論代替爭吵
好朋友瘋傳不實資訊,除了刪友、取消追蹤,我們可以怎麼辦?我們該如何在不吵架的前提下,與她對話、協助她釐清不正確的認知呢?遵循以下思考步驟,讓你不用和朋友吵架、也能討論議題。
釐清他的立場和當下擔憂:從對朋友的理解,分析他過去經驗、成長背景、環境、接收訊息來源。如:兩個孩子的媽有什麼過去的經驗,因此她對精神病患者存在恐懼和不諒解?
理解立場、擔憂的背後成因:綜合考量朋友的背景、生命經驗、生活環境、接收資訊等,判斷為何他會做出這種言論?如:兩個孩子的媽的感受是什麼?她的家庭經驗包括什麼?她的發言模式是什麼?具體的關於孩子的擔憂是?
思考溝通的目標,決定對話的模式:理解兩個孩子的媽心裡的恐懼,但希望能幫助她建立正確認知,停下對所有精神病患者的汙名化。
柔性回覆,創造溝通可能:從她的立場出發、進行安撫,並藉機提供正確資訊。對話時,可以使用這種起手式:「兩個孩子的媽,我懂你的擔憂,是不是跟你過去的經驗有關?想聊聊嗎?我可以給你一些真實的資訊,來釐清你的憂慮⋯⋯。」
理解立場、擔憂的背後成因:綜合考量朋友的背景、生命經驗、生活環境、接收資訊等,判斷為何他會做出這種言論?如:兩個孩子的媽的感受是什麼?她的家庭經驗包括什麼?她的發言模式是什麼?具體的關於孩子的擔憂是?
思考溝通的目標,決定對話的模式:理解兩個孩子的媽心裡的恐懼,但希望能幫助她建立正確認知,停下對所有精神病患者的汙名化。
柔性回覆,創造溝通可能:從她的立場出發、進行安撫,並藉機提供正確資訊。對話時,可以使用這種起手式:「兩個孩子的媽,我懂你的擔憂,是不是跟你過去的經驗有關?想聊聊嗎?我可以給你一些真實的資訊,來釐清你的憂慮⋯⋯。」
總結論
謹記來自網軍教練的警告
你必須要對一切保持懷疑,對一切小心,你必須知道,真相永遠不是非黑即白的。去讀各種新聞,然後由自己判斷真正發生的事情事實是什麼。
不實資訊不會消失,其實我的建議會是多讀點書,多讀點不同領域專家寫的知識,像是數位行銷的專家就寫了很多好書啊。然後給你自己多一點時間,聚焦在你真正喜愛的事物,讓自己更厲害。
——假新聞之都網軍總教練賽爾科斯基(Mirko Ceselkoski)
看完懶人包,你準備好採取行動了嗎?追蹤《報導者》的相關專題〈揭祕跨國網軍製造地〉、〈金錢輿論〉,讓我們一起在這場資訊戰中並肩而行。
好報新聞來源: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