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師工會幹部在勞資協商中討論對策。(攝影/蘇威銘)
(Flight Time,簡稱FT)超過或接近8小時的「疲勞航班」,或是12天飛5國極度疲累的班表,外站津貼及本國籍/外籍機師的差別待遇,令華航機師心生不滿。2015年4月通過第一次罷工投票,3年內工會和華航前後開了18次團體協商,儘管如此,「但我們沒有想過真的會走上罷工,」去年(2018)才加入機師工會的工會幹部陳建財誠實地說。
和工會協商時,穿的外套就是738機隊的外套。」
」的疲勞航班情形,因為上下貨時間難控制,執勤時間相當不固定,「客機飛紐約確定一個星期能回家,貨機飛安克拉治可能滯留10天還回不了家。」此外,由於機師在不同種飛機之間轉訓不易,機師所屬的機隊跟飛行的機種基本上不會改變,「人都很現實,客機駕駛會想,『我可能一輩子都飛不到貨機』(而不願意加入罷工)。」
都是因為那瓶『水』逼出來的。」
的手段?」
機師工會與其他全國工會共同遊行抗議。(攝影/余志偉)
、不能飛,沒飛就沒薪水,後來一番折騰,在民航局航醫中心掛保證後才順利復飛。
後,華航更提出刑事告訴控他損害名譽,甚至提告民事訴訟要求損害賠償。
就有14件;多件民刑事判決也都是工會勝訴居多,顯示華航不惜花費法律資源和破壞勞資和諧,就是要對自家員工告到底。在華航待了30年的劉惠宗不解,「到底還有哪一家公司會跟華航一樣這樣對待員工的?」
,現在就有參與罷工的機師整個月班表被排滿5班以上的紅眼夜間航班。
桃園空服員職業工會長榮分會 4月9日第二次調解前記者會。之後勞資雙方調解三次仍破裂,工會宣布將啟動罷工投票。(攝影/林雨佑)
,「最大的改變,長榮空服員會覺得『我現在好像不需要考慮跳槽了』。」
且禁搭便車
」、「增設勞工董事」等訴求,長榮則回應「過勞航班屬極少數特例」、「願增設飛安服勤獎金,但無法禁搭便車」、「設立勞工董事於法無據」。
投票通過,可能將在6月上演台灣第3度航空業的大罷工。
,工會要合法罷工本身就相當困難。對於一般勞工是如此,對於像航空業這樣「原子化」
的菁英型工會更是如此。
(lockout),就是未參與罷工者也讓他們停工、不給薪資,以給予罷工者壓力,」林佳和說,台灣法律上雖找不到「鎖場」兩字,但其實資方是可以使用這樣的策略,目前台灣資方並未出現採用這個手法的實際案例,「可能也因為台灣資方要減薪,往往也不跟你(勞工)講就直接減了。」
交通部次長王國材接受《報導者》專訪。(攝影/蘇威銘)
接二連三的罷工事件,也「罷」掉了華航的董事長。4月1日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簡稱航發會)董事會,火速通過華航董事長撤換的人事案,由原總經理謝世謙接任何煖軒。工會也期待,由正統華航軍出身的新董座,處理勞資關係有更正向的互動。
交通部次長王國材接受《報導者》專訪時不諱言,何煖軒擔任董事長期間,對於罷工事件的處理「是不好溝通的,他(何煖軒)所做的決定不喜歡被人改變」。站在公司治理的角度或許有他的考量,但罷工已經嚴重損及旅客權益,站在交通部的立場不得不介入。他認為,現在接任的謝世謙從談判過程中,一直與政府保持密切聯繫,華航基層做起的背景,讓謝較能講「華航人聽得懂的話」,現在溝通上確實比以前順暢。
有資深的機師對《報導者》透露,罷工結束後,謝世謙曾寫給全公司同仁一封信,信中提到「沒有仇恨是不能化解」,這名機師眼眶泛紅說,「我真的快哭了,因為我們真的很努力完成工作,我們對華航感情真的很深、也以身為華航人為榮,幫公司爭取最大的獲利,但事實是我們能做的太有限。」
「機師罷工之後,有明顯感受到華航的散客都跑去搭長榮了,」華航企業工會副秘書長黃慧甄透露。她表示,不知華航是實際認知到機師罷工影響,或因長榮空服員醞釀罷工感到壓力,謝世謙上台後,有感受到一點「變化」——過往在罷工後,不少幹部被盯上、甚至秋後算賬,「近期華航開始願意跟工會進行協商(而非過去不惜讓調解破裂的態度),連原本裁決上訴的案件都有釋出善意,願意考慮撤案。」
王國材指出,華航機隊勞逸不均、航線布局等問題,會透過董事會的方式積極要求華航好好檢視,尤其是過去有些政治航線若載客率不佳,該減班還是要減班,或重新做整體檢討。
至於緊張的勞資關係,王國材認為,從這次罷工協商中發現,雙方沒有互信基礎,這些誤會建立在對公司內部資訊的不公開透明,因此未來將會透過航發會的法人董事進行建議,勞資溝通的過程中,希望能將部分公司經營狀況揭露,讓員工知道公司實際經營狀況。例如每次華航公布營收破新高,但背後沒說的是,成本也因為油價上漲關係等因素而提高,獲利並未如想像中這麼好,這些訊息如果能充分讓員工們理解,或許有機會化解勞資雙方長期累積的誤會。
勞資爭議的處理,交通部也已成立「民航勞資關係諮詢小組」,王國材表示,從勞資開始有爭議時就會介入了解,並逐一檢視各項訴求。以這次長榮航空空服員勞資調解破裂為例,如果跟飛安有關將列為第一優先項目,不排除以民航主管機關的身分要求長榮讓步;至於關乎福利可能衝擊公司獲利,將先檢視衝擊程度,試圖從中找尋共識。
好報新聞來源: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