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蔡柏璋:在禁忌裡,我們找到與藝術重逢的方式

我常在想,藝術與一般人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在同溫層待久了,很容易就會把創作的目標、對象訴諸理所當然,殊不知自己已經離群眾越來越遠。
倒不是說創作的宗旨是致力於與觀眾靠近,我們更該警惕討好或虛偽的行為,但,藝術最終的訴求是否還是「溝通」呢?我自問。
如果是,我,好像有點忘記那是什麼感覺。
週三下午的威尼斯開始飄雨,上午看完展,我躲進暖氣壞掉的廉價旅店,昨晚才因為浴室蓮蓬頭壞掉亂噴地板淹水,今天想說終於可以放寬心住下來,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
威尼斯的5月比往年都還要冷,街頭小吃店來自福建的老闆遞給我外帶午餐盒的時候還嘆了口氣:「晚點會下雨,明天會下一整天。」
他下意識地拉了一下外套:「往年5月都可以穿短袖了。」
晚餐時間,實在不想出門,網路推薦名店們又都離我30~40分鐘的腳程(我活生生把住的地方訂在天涯海角),惱怒地撐起雨傘,半放棄地在這個世界上最容易迷路的城市之一,找尋覓食之地。
威尼斯餐廳很多,但要找到用新台幣換算後不會淌血致死的就沒那麼容易。連續被幾間餐廳的價位嚇到(不知道為何,下雨天感覺那些數字更貴),準備隨便挑一塊披薩就回飯店繼續寫稿的我,被一間人很多但店面非常小的餐廳吸引(應該是餓到無法判斷),我踏進門,所有的桌子都已經有客人,服務生帶我到根本稱不上吧檯的邊緣一隅,用一種義大利男人對任何會動的生物都會使用的調情口吻:「就坐這吧,像我這樣。」他淘氣地示範如何把他窄版的臀部放到那個破舊的旋轉椅上。
我假笑地回應後坐上去,反正一個人旅行慣了,隨便吃吃就趕快離開。我們台灣人面對帥哥實在不好意思直接走出門。
「你要跟我們一起坐嗎?」一對中年夫婦轉頭問我(話說我自己不也中年惹)。
我看著他們坐的那張,用兩張非常小(就是美國人坐不進去的那種)桌子併起來的位置,第一直覺不是「喔天啊你們人好好」,反而是覺得自己要孤獨一生的心情被打擾到,然後還暗想「位子這麼小,兩位也幫幫忙好嗎?」
小宇宙還在爆發中,夫婦已經把桌子拉開,歡迎我加入他們的世界。
著實非常難相處的我,就這樣被迫走出舒適圈。
他們來自法國里昂,近兩年都來麗都度假,我盯著牆上有看沒有懂的菜單,寡廉鮮恥地開啟話題,他們立馬推薦6點到8點才有的5歐元Happy Hour:只要點一杯飲料,就可以無限吃吧台的三明治和沙拉。酒足飯飽之餘,我們竟然也對彼此祖宗八代有了某種認識:妻子的父親是越南人,但當年是幫法國軍隊打越戰,戰後便移居巴黎;我甚至有這個榮幸瀏覽了她全家人的照片,也分享了自己在巴黎駐村的體驗⋯⋯事實上,這個單用想像會覺得坐立難安的親密接觸,最後感覺其實還蠻好的。
互道珍重,在雨中撐起傘的我,突然想到,這樣與陌生人的異國邂逅經驗,好似一般人初次接觸藝術的感覺:理智上都知道踏出舒適圈是好的,但是又容易怯步;欣賞過程中不見得都那麼順暢,有時候要思考,有時候要猜測,有時候又覺得無聊,因為你猜不到下面的對話會是什麼,所以整個過程其實都滿聚精會神的;但如果一閃神,可能整個對話就會慢慢變成轉成沉默,然後你可能接下來5年都不會想要再嘗試一遍。
看淑麗的展,猶如是場美好的邂逅。
我以一介中年草民,對多媒體視覺藝術完全沒有訓練或先入為主的概念,踏入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o Prigioni),欣賞她的《3X3X6》展覽,走出展場,心裡的感受出乎意料之外的輕盈與美好,激動之餘又有些落寞。
出發前一度覺得自己如此沒有深度,到底是要如何看懂門檻感覺頗高,主題為從全景監獄、當代3-D人臉辨識、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監控技術變遷中作反思的多媒體視覺數位藝術作品?
舒壓至極
Fill 1

作品《卡薩諾瓦X》。(攝影/蔡耀徵)

Fill 1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鄭淑麗作品《3X3X6》之一。(攝影/蔡耀徵)

淑麗拍攝了10支,每支長達10分鐘的短片。我必須說這些短片實在太、舒、壓、了。雖不清楚這些短片在場館的擺放順序是否有特殊意義,但我強迫症地按照逆時針方向觀賞。
每支影片能衍伸出的討論大概都可以獨立成為一篇文章。礙於篇幅,我想先從整體的外行人感受聊起。
先聊聊為何我覺得很舒壓,舉我看的第一支片:《卡薩諾瓦X》的開場為例,一位身著粉色系列皮革、戴著頭罩看不出性別人形,在律動豐沛的音樂下漂浮於空中,並慢慢挑釁且挑逗地褪去他/她的衣物。
我很驚訝地發現自己首先注意到的,是這個人的身形肯定是亞洲人;會如此對號入座地觀看這位被移植為亞洲現代男性的卡薩諾,不外乎是因為我長在這個美感被西方強勢定義的世界;身為一位平凡、不高偏胖的亞洲中年男子,我對自己的身體是充滿嫌惡與批判的;更別提諸多辛苦的女性們,長年被媒體報章洗腦(或蓄意攻擊)何謂「美」,導致我們大部分的人,是不愛自己身體的。
更驚悚的是,我們潛意識地認為,只有某些身形才是好看的。只有某種膚色才是美麗的。
所以當我看見,跟自己身型類似的人出現在會更顯福態的寬螢幕上,如此坦然地展示自己的身體,一開始會出現本能性的反抗,但越看越覺得極為舒壓;更舒壓的是,各種形狀的身體開始出現,那些被社會負面名詞定義的形狀、膚況、高矮胖瘦⋯⋯,用一種輕盈又坦然的方式,湧入鏡頭裡頭。
詫異地,毛骨悚然地,自由,出現了。
在《卡薩諾瓦X》裡,我們看見各種年齡、性別(定義或非定義的)、種族、身體形狀、尺寸的真實人們,像張透明脆弱但又韌性十足的白紙,用一種雖然風格戲謔但又真誠直接的方式,將自己攤開在我們面前。
自由一向很難被定義,因為它似乎總是相對性的,也顯得抽象。但,在淑麗的作品裡,我竟然如此容易地,用我偷窺影像的身體,悄悄地感受到了自由。
禁忌不再
Fill 1

(攝影/蔡耀徵)

Fill 1

(攝影/蔡耀徵)

在許多人眼裡被視為禁忌的話題或畫面,在淑麗的作品裡,被以一種令人激賞的黑色幽默混血,最難得的是,她的幽默不是用來轉移話題,或是小事化無的。
舉例來說,我很喜歡在他的影片裡,食物與性之間的影射與關聯。在《B X》裡面,婦人指導觀眾如何製作精美的「陰莖蛋糕」,仿美國烹飪節目的方式,戲謔地把手做的蛋糕扯毀,戲劇張力十足之餘,又令人捧腹;又好比在《FSB X》中,三位影射被指控強姦男性並採集、販賣他們精子的辛巴威圭洛的婦女,自拍教學影片指導觀眾如何製作「素食精液」;這背後所翻轉玩味的性別權力關係實在令人回味再三⋯⋯,在普里奇歐尼宮裡,如果你跟我ㄧ樣,在欣賞影片的同時,不時地大笑、苦笑、甚至糾結,或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她用前衛直率又灑脫自然的方式,說了很多我們其實都想過,但沒有勇氣聊的事情。
性到底是有什麼不能聊?
即使大家都知道,越不能聊越容易造成誤解與恐慌,但這個社會改變的速度終究有限,若沒有這些精采的藝術家走在前面帶頭衝撞,或許這些改變的速度會更慢。
在前身為監獄的普里奇歐尼宮欣賞淑麗的作品是非常有趣的,加上那10支影片都是關於因慾望與性而被囚禁的故事,讓我們不禁思考,到底是監獄囚禁了身體,還是身體禁錮了靈魂呢?如果思想本身是無法被禁錮的,那這個實體的監獄又代表了什麼呢?
在語言的使用上面,中文、英文、德文、法文普遍混雜交織於影片裡,無論劇中角色是否真的理解彼此,或者觀眾是否懂得這些語言,都毫無減損欣賞的樂趣。她的作品有一個特性:不試著去教育觀眾或給答案,即便這個語言玩弄的形式,也讓觀眾不斷咀嚼:到底是聽得懂了解得比較多?還是聽不懂時,任腦中想像恣意揮灑時,理解得更為透徹呢?
看慣了許多矯揉做作的言論與作品,肯定會覺得淑麗的作品很「真」。
雖然她藉由故事、透過不同媒材來翻轉呈現某些主題,但這些美學呈現的方式都很直接,很像是把自己赤裸裸攤在陽光底下,跟大家分享一些或許曾感興趣卻不曾注意,或許羞於面對但渴望正視的事情。即便看起來頗為花俏,但欣賞完影片後,卻好像經歷了一場與淑麗的親密對話。
我猜這是為什麼,原本我有計畫想要專訪她,卻在欣賞完10個作品之後,即使眼角瞥見她就在我兩公尺外,也想珍惜這種沒有語言溝通的默契,更想珍藏明天正式導覽前,用自己的方式解讀作品的樂趣。

(編按:要是明天導覽發現她想講的跟你感受到的完全不一樣那真的是糗到往生)
(小胖:不會啊,我們劇場都這樣。觀眾常常get到我從來沒想過的事)

藝術珍貴不再於高高在上,而在於能夠用不同說故事的方式使其與觀者之間產生溝通與共鳴。今天在普里奇歐尼宮,我體驗到了自己與藝術重逢的時刻。

好報新聞來源: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陳朗熹/「200萬+1」的8張容顏

6月9日百萬人反送中遊行、6月12日佔領金鐘集會過後,香港政府將抗議集會定性為暴亂,特首林鄭月娥6月15日召開記者會,態度言論引起社會極大不滿,導致隔日的遊行人數再創200萬人歷史新高。遊行後眾人在政府總部和立法會大樓外聚集,7點左右,幾條要道站滿人群,連儂牆、天橋、添馬公園都是人海。人們高舉雙手鼓掌、互相打氣,高喊「撤回(條例)」、「(林鄭)下台」等口號。 6月16日的香港,是一個全新的香港。雨傘運動後社會的疲乏、沉鬱、壓抑,似乎消散人們不懈的吶喊聲中。香港的社會運動再次打開了一種全新的想像方式,沒有大台、依舊有同路人。街頭的默契、平和的佔領,香港人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政府,過去的兩年社會並不平靜,香港的未來要由人民自己掌控。 除了200萬人的畫面,6月16日的遊行細節亦十分打動人心。人們正用各自的方式,帶著新的想像、疲憊的真心、不滅的希望,參與個體與威權的抗爭。每一個人都是香港的英雄,每一個人的身影都值得被記住。 我們與走上街頭的香港人聊了聊。他們是誰?為什麼走出來?想對政府說什麼?歷史會記住這一天,黑衣與白花,匯聚成香港今夜最明亮的星海。 1. 張小姐/28歲 Fill 1 #我想說:不撤回,不撤退。 在網上認識的朋友們,大多數人之前都沒有見過面。我從家裡帶來了1、2千張白紙,都不是特地去拿的。原本打算摺完後派發,來了才決定現場教學。昨晚(6月15日)有人犧牲自己,我們想要連結大家。 2. 莫小姐、鍾先生、曹先生/30歲左右 Fill 1 #我想說:登記選民,改變命運。 我可以不走出來,在家打遊戲機。但如果不夠票,不走出來只會「挨打」,這不是一個長遠的方法。 剛剛在宣傳的時候,一位4、50歲的阿姨說以前自己不關心香港政局,最近看到很多事,要靠自己投票,終於意識到要改變建制派操控選舉,一定要做一些事。 有一群20歲左右的台灣年輕人專門過來支持我們,特地飛過來,好感動,知道我們香港人經歷的事,是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的。 我是這兩日開始自發做宣傳登記選民的事情,叫身邊朋友出來幫手。雨傘運動以及之後很多事都有關注,這幾天的事不能再坐視不理。星期三(6月12日)集會沒有出來,今天再不出來,沒有下一次了。 3. 王小姐/54歲 ...

長榮空服員vs.華航機師罷工 6個問題看懂關鍵差異

Q1 長榮空服員罷工8大訴求中,長榮公司強硬表示「禁搭便車」和「勞工董事」絕不退讓,甚至第一時間就以「勞工董事」罷工訴求對工會提告。但相對的,華航卻有勞工董事,勞工董事為何是長榮的紅線? 華航設立勞工董事,源於其官股近半、比照《國營事業管理法》35條規定,至少五分之一的席次由主管機關聘請工會推派代表擔任董事,勞工董事的權利義務和其他董事相當。不過,過去國營企業工會多由資方輔導成立、普遍關係「融洽」,替勞工權益把關並發揮關鍵的影響力較受質疑。 關於長榮這類民營公司,過去《證券交易法》修法時也曾提出增設勞工董事相關規定,但修法未果。目前,民營公司僅有「獨立董事」 即不在企業任職,與經營管理者無重要業務或專業聯繫,可對企業事務做出獨立判斷的董事。 ,沒有勞工董事的法源依據。 長榮董事會僅有6席一般董事、3席獨立董事,若釋出或增設一席董事給工會,即可能對董事會決策有影響力,這是長榮資方不惜提告反制工會、堅決不開放勞工董事席次的主因。 Q2 雖然目前台灣沒有法律要求民營上巿公司需設勞工董事,但只要該公司董事會同意,也可以設立勞工董事。 以德國為例,在二戰後,大企業開始設立勞工董事,最早也是勞資雙方協商出來後,才慢慢藉由立法去完善勞工董事的制度,像是BMW等大公司都有勞工董事。1998年,德國勞工董事制度確立50周年時,有很多研究指出,大部分資方團體都認為勞工董事參與管理是好事,對於增強員工向心力是有幫助的。 不過,德國企業的董事依職權區分「管理董事」、「監督董事」等,在職權分工上規範得相當明確和精細。台灣未來若要讓民營企業的勞工董事明文入法,權利義務也應討論。 Q3 華航機師罷工時,交通部一開始站在第一線斡旋,勞資5度協商達成共識後,才由勞動部次長劉士豪出面宣布結果。長榮空服員從罷工投票開始時,行政院即指示成立專案小組,交通部處理疏運、勞資爭議則由勞動部處理,為何有這樣的差異? 主要在於華航仍是官股近半的「半國營企業」,交通部能以「大股東」身份插手;但長榮是百分之百民營公司,過往飛安紀錄算是國內航空業的優等生,交通部民航局現有的政策工具,例如航權分配,都是看飛安與服務,沒有一項評分是與勞資爭議有關,交通部沒有政策工具可以逼資方上談判桌,因此長榮空服員罷工,從一開始就由...

【野島剛的食考學】難忘烏拉圭:在三分熟牛肉與食人空難之間

食考學.序言 旅行與美食,向來有著密布不分的關係。透過美食探索世界,不管是誰都辦得到,而且讓旅行被賦予了更深的意義。 2018年5月,我從日本出發,花了半年的時間,周遊世界30個 國家 。3年前,我辭掉了20多年的報社 工作 ,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自由」,在那之後腦中一直浮現周遊列國的計畫。剛好在屆滿50歲的知天命之年,紀念人生即將踏入新的階段。 在這半年間,我到訪不曾去過的地方,品嚐不曾吃過的食物,反覆地進行調查和思考的工作,並且寫成一篇篇的文章。「美味,指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在舌尖上感受到的味覺。」英國哲學者洛克(John Locke)如此說道。而我想要把這句話改為:「美味,指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在腦海裡思考的產物。」 旅途中,我習慣思考為什麼這道料理會在這裡出現?還有,在深入調查這間餐廳或這道料理的由來時,不知不覺地走進與歷史或是社會有關的知識汪洋,因此,對我而言,吃是一種腦力激盪,也是踏出學習的第一步。 我將這個系列命名為「食考學」。對我而言,這次書寫的行為是先蒐集材料後,加上思考的調味料後,透過煎煮炒炸的個人功夫,調理成文章讓讀者享用。以「一個國家一道料理」為原則,在品嚐每道料理的同時,也能夠對每個國家有深入的了解,作為滿漢全席的「食考學」,希望讀者能盡情地享受箇中滋味。 要前往南美洲烏拉圭的首都蒙特維多(Montevideo),最便捷的路徑是從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出發,經由海路入境。雖說是海路,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河道」。 布宜諾斯艾利斯與蒙特維多分別位於南美洲的河口灣──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的南岸與北岸,兩地相隔的河流寬度竟長達270公里。 一大清早,搭乘高速客輪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在船上昏昏沉沉地待了2個小時,就抵達蒙特維多港。途中目光所及,盡是滔滔河水,分不清是海路還是河道,感覺就像是在珠江三角洲的河口地區乘船,穿梭於香港、澳門、深圳之間。 離「通緝犯」只差2位數 由於每天都有數家海運公司的高速客輪頻繁來往,所以雙方分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特維多設置入境審查窗口,出發前即可以辦妥出入境手續,十分方便。但是,我從蒙特維多返抵阿根廷時,卻在入境檢查中遇到麻煩。審查官把我的護照交給上司,而那位上司板著一張臉嚴肅地問道:「你的護照是否曾經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