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變成一間獨立書店的?這件事我還無法給個確實的答案,不管誰來問是不是為了推廣閱讀,所以在農村裡開一間獨立書店,我都半莫名其妙、半羞愧的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因為我並非抱持遠大的理想而來開店,所以就算小間書菜經營至今邁入第5年,對這問題我還是既懼又畏。
甫開店沒多久,才知道居然搭上了獨立書店的風潮;搭上友善小農這班車我還滿清楚的,因為先生本來就是要歸農,但書店這件事,完全只是一個起心動念而成的,直等到同業間相互開始連絡,才知道這店原來算一種獨立書店。我是個孤獨的人,喜歡書因為那是一個人就可從事的興趣,跟我後來打電動、種菜是一樣性質,都是單獨一人就可成事,但是不是一個人就能成就一間店呢?對我來說則就沒有這麼簡單了,那麼所謂獨立書店的獨立精神究竟在哪呢?
到這邊就先岔題岔到今年的世界閱讀日吧,很多同業們一起串連共辦活動,將世界閱讀日辦地繽紛多采,各家主題都不相同,吸引到我的、想去參加的,大多是非連鎖的、書店主人主責選書工作、店跟社區或跟在地有連結、或直接有主題訴求的同業,對我來說,開門見山的經營模式是比較好理解的,等我這麼想時,才恍然大悟,這應該就是所謂獨立書店的獨立精神吧?愚鈍的我的確這麼認為。
農忙因時制宜、選書因地制宜
小間有蔬菜直賣、有地產友善米直賣,已經合作幾年相互有信任關係的農友,依著時令把菜把米把農產加工品上架,不用一個一個問我或問店長,這個可不可以賣?那個可不可販售?甚至有農友找到商品更好銷售的點,不再來小間上架,也不用特別知會;所以每次進店裡我都有新感受,金棗蜜餞出現了,米開始變少,因為2019春耕已經開始,2018年的米大家都銷的差不多,所以米架上開始稀稀落落,但這是好事,也是大家最樂見之事,因此,從農的方面開始,這就是一個來去自如的獨立販售型態,春去夏來、秋去冬來,我們照著人來人往的四季過生活。
一開始書店的選書,主要以我自己的喜好作為基準,不能說現在店裡的書就不是我所喜歡,只是會更貼近所在的場域性質、產業方向、甚至是周邊的景色;這些都是在這裡生活了7年後,在進書上面才得以越來越清晰的能力。前陣子網路流傳書店店員排列書籍的圖片,借另一本書表達對某本特定書籍的感受,我想這應該大部分來自大型書店或連鎖書店,店內書本項目多且齊全,但對於選書主題相對就沒辦法特別突出,這點就跟獨立書店很不同了。
以我來說,除了自己偏好的軟調華文文學外,這些年以食、以農、以地方生態為主的選書走向越來越多,這是因為書店位置在農村、更因為我們本身也是生產者,在自己需要相關資訊情況下,這類型書籍自然就成了主要選書類型。
獨立書店特有的自由意志
很多獨立書店的選書人都由店主擔任,有的書店長期關注公共議題、社會議題、環保議題、多元成家議題;有的注重文化歷史、兒童文學、或國際交流等等,這些都能從架上選書看出端倪,進而看出店主想表達的訴求、以及店的風格走向。所以是否是一家獨立書店?我個人的判別標準,最基本就是這間店是否有選書的意願,跟選書類別上的自由意志,具備這樣的工作要求,我認為就是獨立書店了;所以獨立書店幾乎很少出現上述,為了表達採購選了某本書的特定感受,而要在旁邊擺上意有所指的另外一本書。
每年的世界閱讀日,總感覺獨立書店光芒特別燦爛,每間店都能作出不會撞到主題的活動;以宜蘭為例,有舊城走讀、有歌仔戲電影裡的女同志描繪、有親子繪本活動、當然更有農村漁村、以及東南亞文化等分享交流⋯⋯。以小間來說,我們就規劃了兩場深溝水路的走讀導覽,以及一場兒童繪本《飯糰忍者》、親子飯糰教作活動。當然是因為深溝村的湧泉、水路為當地一大特色,更是農村裡重要的灌溉命脈,所以來員山,若不好好認識水的故鄉,那是有點可惜的;除此之外,就更不要說另場活動的飯糰教作,當中使用的米來自於自家耕作,並透過書跟米的結合,紮下一點食農的小根基。
如果還認為獨立書店是一種文青的淺盆行為,而忽略店主們在書上面所擁有的自由意志,跟選書的特別堅持,那麼不妨上網查查2019世界閱讀日,找找能讓你有興趣的活動來參加,我想這樣的誤解是會改觀的。
好報新聞來源: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