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做假照片笑看網軍瘋傳,印尼最爭議攝影師:人們不在乎真假!

39歲的哈瑞哈普說,社交網站是他的靈感來源,當大眾有情緒、辯論,他就想要回應。
這是他教育大眾的方式之一:用合成照片讓人們信以為真。他相當樂見自己合成的假照片,被網軍瘋傳,對於引發的迴響和爭議,他的反應分成幾個階段:先是開心和成就感,接著對人們的無法判斷感到憤怒跟不解;再來是失望,因為人們只拿走了照片表面的娛樂效果,但沒有在知道它是創作之後,得到作品本身要傳達的訊息。
他的作品更從網路走入實體,在過去5年間,被邀請到上海、峇里島、新加坡、鹿特丹、東京等城市巡迴,他也曾受邀至德國柏林,參與「改變歷史」(Hello World – Revising a Collection)的創作計畫。
以下為採訪中哈瑞哈普對作品的自述,以第一人稱呈現,如導覽般帶領我們穿梭在真與假之間。
我的創作是政治娛樂,不是用於選戰
我是從2001年開始合成照片的,那時候還是個平面設計的大學生,我修了一門攝影課,可是我沒有照相機,所以借我朋友的照片來Photoshop當作作業,然後就過了(笑)。
2006年,有一份音樂雜誌的攝影工作,可是我不會攝影,我借朋友的作品集去面試,沒想到就上了,在那之後我才開始認真學攝影,就這樣做了6年。後來我也開始為時尚雜誌做特約攝影。我慢慢發現,有了Photoshop,有沒有照相機好像不太重要。
社交網站的時代,其實我發現,人們很喜歡被騙。像是這一張,是佐科威(Joko Widodo)
印尼現任總統,並在2019年4月的選戰中勝利,可望繼續連任。

年輕時候的照片。佐科威出身平常人家,在年輕的時候,是很難有相片的,所以我就幫他弄了一張,弄一點龐克的頭髮,幫他穿上皮衣,還有樂團的T恤。

沒想到大家很喜歡,總統只好自己Po了一張小時候登山的照片,(出來澄清)說那才是他的樣子。
反對佐科威的人呢,也沒有錯過機會,捏造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年輕佐科威,有的做得很醜,還說他是共產黨
1965年,印尼共產黨發起政變失敗,遭到強人總統蘇哈托血洗式的清洗,蘇哈托並發起對全國洗腦式的灌輸反共思想,將其視為威脅印尼生存的敵人。從此,共產黨成為禁忌話題,說佐科威是共產黨便是瞄準這一禁忌。
被攻擊後,佐科威出面澄清,共產黨被解散的那年,他才3歲。

那一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的會議在峇里島,同時峇里島也有藝術展,我們就挑釁地把這張假總統照片拿去展覽,結果所有部長都跑來打卡!我還把這張照片做成T恤,幫我賺了不少錢(笑)。可惜後來選戰開始了,我不想被捲進去,只能停賣。
我的創作是政治性的,但我的創作不是選戰的一部分,我的東西只是政治娛樂。像川普(Donald J. Trump)就是很好的素材,他無時無刻都很有喜感。金正恩也差不多,天生就是個meme
迷因,指網路上流行的事物。

的樣子。

我想停止愚蠢的情緒操作,讓大家去思考
那一陣子,印尼有一家服飾店,因為賣的其中一件衣服上,印著很像以前共產黨的logo,造成網友的憤怒、恐慌。於是網路上瘋傳,說那家店的老闆鼓吹共產黨復辟,最後,那家店還真的被關起來了。
我實在不太理解這件事情,於是創造了一隻魚的故事,讓魚身上出現印尼共產黨的記號。大概只花了我5分鐘吧,照片做好之後,我就用新聞媒體的口吻,在Facebook上面寫這隻魚被逮捕了,然後還附了我部落格的連結,但根本沒人點進去,大家都直接分享,還以為是真的新聞。第一天,這個圖超過4,000個人分享;第二天,直接上了新聞。直到《CNN Indonesia》、《雅加達郵報》(The Jakarta Post)跟我聯絡求證,才有人想到,這可能是假的。
我當時實在太憤怒了,我沒有想到人們瘋成這樣,很多媒體、個人帳號,轉貼前都不用查證的。
大家發現魚的故事是假的之後,關於共產黨復辟的歇斯底里也不見了;這波愚蠢的情緒跟新聞操作,能夠在我這裡停歇,其實我還滿開心的。
(在那之後)我有時候會特意把一些檯面上的仇人、看似不可能和平共處的人們合成在一起,人們會覺得「不可能吧,這不可能是真的,但這看起來好像真的,這如果是真的,事情會有什麼不同呢?」這是我的希望,讓人們去思考。
大家唯一在意的是那貼文、照片對他重不重要
現在就連我媽,73歲的人了,都會告訴我看WhatsApp訊息的時候,要小心,會有假的。我覺得這是一個過程,需要花一點時間,讓人們去了解這一切是怎麼運作的,他們在自己的設備上,看到什麼信什麼,不過現在已經有人坐牢了,一整個集團在創造謠言的,被抓起來了。
他們跟我一樣做很多假的東西,但關鍵是你選擇把你的技術發揮在什麼之上,也因此,藝術創作是有責任的,你要能夠回答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技術不是重點。
我不擔心我媽,她對政治或宗教不是太過熱衷。是因為很多人對政治、宗教太熱衷,所以網路謠言才會傳得快。我教你,如果你想要被瘋傳,你就在貼文裡寫一句「阿們」(Amen)之類的。
(在社交網路上)最重要的事,不是東西是真是假,對人來說,唯一在意的是那貼文、照片對他重不重要,如果重要,就算是假的,他們也會分享。資訊爆炸,人們每天有太多東西要看,他們沒辦法分辨真假,(於是)對自己有多重要,成為第一要素,人們已經無法思考。

好報新聞來源: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賴鐸洋/明日記憶1

在個人認知中,一件攝影作品往往能反映出作者內心深層人格特質,如同一面鏡子,不過,並非單純透過觀察一個人的外貌、短暫的交流與外在樹立的形象那般易於察覺。 它必須藉由長期交談或觀察與相處所累積而來的分析才能加以判斷,藉由口述者與介紹者的角度,運用詞彙的力量加以描述,才能使觀賞者在短暫有限的時間下體會作品中所散發的真實含意。 有些作者拍攝作品依賴的是自身的潛意識直觀本能,或對於自身沉溺的喜好即興取材;有的作者採用目地探討性的長期追蹤、融入環境來觀察已發生的現象與現況,往往需花費長時間的累積來建構作品;更有些無需理由也並不需謹慎的思考,凡事皆以放鬆心情與隨遇而安的態度,於生活中產生的奇趣現象加以捕捉。 另外一部分,則是為了創造與突破既定的攝影認知、開創新的視野帶領讀者透過未曾思考過的角度去面對嶄新的理念傳達。 我接觸攝影時,已是10年前的往事,當時相關的攝影作品除了藉由國外留學資源去探索國內未知的一環,不然便是想盡辦法透過管道購買書籍,研究外國世界影像發展與脈絡。只是台灣的出版業並不在乎發展與提升,一切皆以銷售數字為基本考量,能夠閱讀的來源因此相當受限與狹隘。 從未擁有豐沛資源的我,只能藉著自我摸索與強烈的企圖心,克服言語不通的障礙,想盡辦法接觸未知的領域,也藉由實務取材拍攝,不斷累積經驗與揣摩找尋屬於內心鍾情嚮往的攝影定位。 我開始探索內心,也不斷試問自己,如何取材?以及自己到底是誰? 然而「記憶」對我而言有種無法割捨的牽絆,透過拍攝的過程影響,也牽動日後所產生的軌跡。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好報新聞來源: 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圖文故事】在民主女神的注視下,從歷史縱深反思六四30週年

香港銅鑼灣書店負責人林榮基在6月4日晚上,到自由廣場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晚會呼籲,要大家在思考六四運動時,不要只反思運動本身,而是要去思考,為什麼中國可以專制千年?30年來都沒有反思出新東西,因此六四運動不能只是單純以單一事件看待,而是應該往前推,必須關注中國幾千年來的專制問題。 林榮基認為,幾千年的專制政權和文化息息相關,「我們文化是不是出了問題?我希望香港和台灣、中國的朋友可以從這個角度思考,我認為這才是對六四的真正反思。」 主辦單位華人民主書院表示,六四死難者數以千計,30年來沒有官員負責,連家屬弔祭都不允許。六四後,中國「有經改、無政改」,造成貪官橫行,人權掃地,「我們不僅要追究屠殺罪責,更要抗議進行中的人權壓迫。」 「中國能否由獨裁走向民主,將決定台灣乃至人類文明的命運。台灣人李明哲為聲援中國民運,雖失去自由仍持續在獄中抗爭。我們不能自掃門前雪,必須主動聲援中國、港澳民眾反抗專制的努力。」 「近年來,中國一面加強武力威迫,一面多方滲透利誘,向我們推銷『只有一國、沒有兩制』的『九二共識』。為了自己和下一代的未來,我們必須堅守 國家 主權,貫徹轉型正義,強化民主防衛。」 Fill 1 Fill 1 自由廣場上巨大的坦克裝置藝術。 Fill 1 自由廣場六四晚會現場。 Fill 1 一名老人在自由廣場拍下紀念天安門事件的海報。 Fill 1 一名參與者舉著寫著「毋忘六四」的血衣。 Fill 1 Fill 1 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 Fill 1 前解放軍軍官李曉明(右一)。 Fill 1 自由廣場上參加晚會的民眾。 好報新聞來源: 報導者 想要收到更多新聞、工作、兼職資訊,歡迎訂閱工作好報!!

長榮空服員vs.華航機師罷工 6個問題看懂關鍵差異

Q1 長榮空服員罷工8大訴求中,長榮公司強硬表示「禁搭便車」和「勞工董事」絕不退讓,甚至第一時間就以「勞工董事」罷工訴求對工會提告。但相對的,華航卻有勞工董事,勞工董事為何是長榮的紅線? 華航設立勞工董事,源於其官股近半、比照《國營事業管理法》35條規定,至少五分之一的席次由主管機關聘請工會推派代表擔任董事,勞工董事的權利義務和其他董事相當。不過,過去國營企業工會多由資方輔導成立、普遍關係「融洽」,替勞工權益把關並發揮關鍵的影響力較受質疑。 關於長榮這類民營公司,過去《證券交易法》修法時也曾提出增設勞工董事相關規定,但修法未果。目前,民營公司僅有「獨立董事」 即不在企業任職,與經營管理者無重要業務或專業聯繫,可對企業事務做出獨立判斷的董事。 ,沒有勞工董事的法源依據。 長榮董事會僅有6席一般董事、3席獨立董事,若釋出或增設一席董事給工會,即可能對董事會決策有影響力,這是長榮資方不惜提告反制工會、堅決不開放勞工董事席次的主因。 Q2 雖然目前台灣沒有法律要求民營上巿公司需設勞工董事,但只要該公司董事會同意,也可以設立勞工董事。 以德國為例,在二戰後,大企業開始設立勞工董事,最早也是勞資雙方協商出來後,才慢慢藉由立法去完善勞工董事的制度,像是BMW等大公司都有勞工董事。1998年,德國勞工董事制度確立50周年時,有很多研究指出,大部分資方團體都認為勞工董事參與管理是好事,對於增強員工向心力是有幫助的。 不過,德國企業的董事依職權區分「管理董事」、「監督董事」等,在職權分工上規範得相當明確和精細。台灣未來若要讓民營企業的勞工董事明文入法,權利義務也應討論。 Q3 華航機師罷工時,交通部一開始站在第一線斡旋,勞資5度協商達成共識後,才由勞動部次長劉士豪出面宣布結果。長榮空服員從罷工投票開始時,行政院即指示成立專案小組,交通部處理疏運、勞資爭議則由勞動部處理,為何有這樣的差異? 主要在於華航仍是官股近半的「半國營企業」,交通部能以「大股東」身份插手;但長榮是百分之百民營公司,過往飛安紀錄算是國內航空業的優等生,交通部民航局現有的政策工具,例如航權分配,都是看飛安與服務,沒有一項評分是與勞資爭議有關,交通部沒有政策工具可以逼資方上談判桌,因此長榮空服員罷工,從一開始就由...